[发明专利]一种内循环强化全混流厌氧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8794.X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2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光;戴若彬;向心怡;许明;杨海洋;王玉;周伟竹;徐垚;李岗;徐正启;胡涛;储潇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循环强化全混流厌氧反应器,反应器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布水区、全混区、第一分离区和第二分离区;布水区设有底板、清空口、进水管、空心锥布水器及弧形挡板;全混区设有回流管、旋流挡板、下端提升管和排泥管;第一分离区设有三相分离器、溢流堰及出水管;第二分离区设有上端提升管、外分离筒、内分离筒和出气管。本发明通过设置三片120°回转布置的旋流挡板和内循环结构,分别增大了旋流混合区内的切向流速和轴向流速,以达到增强旋流混合区内相间混合和减少水力死区的效果,进而有效稀释高浓度进水、提升反应器容积效能,并能确保反应器稳定运行。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强化 全混流厌氧 反应器 | ||
【主权项】:
一种内循环强化全混流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反应器主体为圆筒型,圆筒型内从下至上依次设有布水区(Ⅰ)、全混区(Ⅱ)和第一分离区(Ⅲ),圆筒型上方设有第二分离区(Ⅳ);布水区(Ⅰ)包括设于圆筒壁(3)底部的底板(1),底板(1)上设有空心锥布水器(17),圆筒壁(3)下部连接清空口(2)和进水管(19);全混区(Ⅱ)包括设于圆筒壁(3)中部的旋流挡板(5)和排泥管(16),排泥管(16)设于相邻旋流挡板(5)交接处;第一分离区(Ⅲ)包括设于圆筒壁(3)顶部的圆筒盖(14),回流管(4)顶部穿过圆筒盖(14),回流管(4)底部穿过全混区(Ⅱ)并伸至布水区(Ⅰ)内;三相分离器(7)同轴设于回流管(4)外侧,三相分离器(7)顶部设于圆筒盖(14)上;下端提升管(6)顶部设于圆筒盖(14)上,下端提升管(6)底部伸至全混区(Ⅱ)内并与所述旋流挡板(5)连接;圆筒壁(3)上部设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上方设有溢流堰(8);第二分离区(Ⅳ)包括设于圆筒盖(14)上方且与所述回流管(4)顶部贯通连接的内分离筒(11),外分离筒(10)同轴设于内分离筒(11)外侧且与所述三相分离器(7)顶部贯通连接,外分离筒(10)顶部设有分离筒盖(13),分离筒盖(13)上设有出气管(12);上端提升管(9)一端与所述下端提升管(6)顶部贯通连接,上端提升管(9)另一端穿过外分离筒(10)与内分离筒(11)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48794.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养殖水体用中药微生物发酵防病净水剂及制备方法
- 下一篇:硝化废水浓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