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聚合材料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5558.4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84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系口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F210/16 | 分类号: | C08F210/16;C08F4/646;C08F4/656;C08F4/65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葛凡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聚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在制造含有来自于α-烯烃的单体单元的含量高的丙烯聚合物成分的丙烯聚合材料时不会有因配管堵塞而停止运转的情况可以稳定地制造,本发明的方法是利用至少2个工序制造包含丙烯聚合物成分(A)和丙烯聚合物成分(B)的丙烯聚合材料的方法,第一工序中制造所述丙烯聚合物成分(A),第二工序中在气相中制造所述丙烯聚合物成分(B),满足下述的要件(a)。要件(a):第二工序的反应器内的气相中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分压为0.10MPa以上并且在将所述分压设为X MPa、将所述丙烯聚合材料中的所述丙烯聚合物成分(A)的含量设为Y重量%(其中,将所述丙烯聚合材料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满足下述的式(1)。X≤0.0025×Y+0.2850(1)。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 聚合 材料 制造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丙烯聚合材料的制造方法,其利用至少2个工序来制造包含11重量%以上且小于35重量%的下述的丙烯聚合物成分(A)、和大于65重量%且小于89重量%的下述的丙烯聚合物成分(B)的丙烯聚合材料,其中,将所述丙烯聚合材料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所述制造方法具有下述第一工序及下述第二工序:第一工序,在反应器中至少将丙烯和乙烯聚合,制造所述丙烯聚合物成分(A);第二工序,在反应器中在所述丙烯聚合物成分(A)的存在下,在满足下述的要件(a)的条件下,至少将丙烯和碳数4以上的α-烯烃在气相中聚合,制造所述丙烯聚合物成分(B);丙烯聚合物成分(A)为:丙烯-乙烯共聚物成分(A1),具有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和来自于乙烯的单体单元,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90重量%以上且99重量%以下,来自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其中,将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与来自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的合计设为100重量%,或者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成分(A2),具有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来自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和来自于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85重量%以上且98.9重量%以下,来自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来自于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0.1重量%以上且5重量%以下,其中,将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来自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和来自于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的含量的合计设为100重量%,丙烯聚合物成分(B)为:丙烯-α-烯烃共聚物成分(B1),具有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和来自于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上且80重量%以下,来自于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其中,将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与来自于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的含量的合计设为100重量%,或者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成分(B2),具有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来自于乙烯的单体单元和来自于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40重量%以上且79.9重量%以下,来自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0.1重量%以上且10重量%以下,来自于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且50重量%以下,其中,将来自于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来自于乙烯的单体单元的含量、和来自于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单体单元的含量的合计设为100重量%,要件(a):第二工序的反应器内的气相中的碳数4以上的α-烯烃的分压为0.10MPa以上,并且在将所述分压设为X MPa、将所述丙烯聚合材料中的所述丙烯聚合物成分(A)的含量设为Y重量%,其中,将所述丙烯聚合材料的总量设为100重量%时,满足下述的式(1):X≤0.0025×Y+0.2850 (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3555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