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中央空调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5972.7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4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高赐威;张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黄成萍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中央空调建模及控制策略,包括以下步骤建立房间模型,即房间室内、外温度与显热冷负荷间的关系;建立适合需求响应的系统运行中央空调模型,即空调负荷与决策变量间的关系;确定控制策略,即明确目标函数、控制变量、约束条件等;采用结合状态空间截断的和声算法求解目标函数;得到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本发明通过细致建立模型,明确多控制变量协同优化的策略,为中央空调参与需求响应的系统运行提供了科学理论支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需求 响应 中央空调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需求响应的中央空调控制方法,中央空调系统运行中涉及三个循环,分别为冷却水循环、冷冻水循环和空气循环,冷却水循环将制冷机中的热量通过冷却水带入冷却塔中冷却,冷冻水循环将制冷机产生的冷量通过冷冻水带入表冷器,冷冻水循环通过表冷器与空气循环进行热交换,风机设置在空气循环中,在冷却水循环上设置定速冷却水泵,在冷冻水循环上设置变速冷冻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房间模型,即建立室内温度、室外温度与显热冷负荷间的关系,具体为:式中:表示t时刻的室内温度,表示t时刻的室外温度,Q为显热冷负荷,A为导热系数,ε为散热系数,Qc为空调制冷负荷,σ为热负荷影响系数,Qin为室内热负荷,τ为控制时间间隔,Tc为时间常数,Eg为热交换效率,Qc_d为制冷机设计冷量;(2)建立适合需求响应的系统运行中央空调模型,即空调负荷与决策变量间的关系,具体为:P∑=Pc(tco,tni,ts,tN)+Pf(ts,tN)+Pp(ts,tco,tci,tN)+Pz(tni) (式5)式中:P∑为总功率,Pc为制冷机功率,Pf为风机功率,Pp为水泵功率,Pz为冷却塔功率;tco为制冷机出水温度,tni为冷却水进水温度,ts为送风温度,tN为室内干球温度,tci为制冷机进水温度;具体步骤为:(2.1)建立制冷机的模型式中:COPd为制冷机设计COP值,βC&T为制冷机制冷量因数,βE&T为制冷机EIR温度因数,βE&F为制冷机EIR负荷率因数;EIR指能量消耗与制冷量的比值,EIR与COP互为倒数关系;具体步骤为:(2.1.1)βC&T为制冷机制冷量因数,制冷机冷量与温度之间的曲线是一个二次的性能曲线,包括两个自变量,即制冷机出水温度tco和冷却水进水温度tni:式中:CCT1、CCT2、CCT3、CCT4和CCT5为制冷机特性系数;(2.1.2)βE&T为制冷机EIR温度因数,EIR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是一个二次曲线,定义为制冷机EIR随温度的变化,部分负荷率是指实际冷负荷与制冷机可用冷量的比值:式中:CET1、CET2、CET3、CET4、CET5和CET6为制冷机特性系数;(2.1.3)βE&F为制冷机EIR负荷率因数,EIR与部分负荷率之间的关系曲线是一个二次曲线,定义为制冷机EIR随部分负荷率的变化,部分负荷率是指实际冷负荷与制冷机可用冷量的比值:式中:CEF1、CEF2和CEF3为制冷机特性系数,μc为制冷机部分负荷率;(2.1.4)系统中,冷却水由冷却塔提供,制冷机的冷却水进水温度tni与冷却塔出水温度tzo相等;根据制冷机冷负荷和制冷机功率,求得冷却水回路负荷,在此基础上,冷却水出水温度tno按下式求解:式中:ηc为压缩机效率,mc为冷却水流量,Cp为冷却水的比热;(2.2)建立风机的模型式中:μf为风机部分负荷因数,ma_d为风机设计风量,Pd为风机设计压力,εf为风机总效率,ρa为空气密度;式中:Cf1、Cf2、Cf3、Cf4和Cf5为风机特性系数,ma为送风风量;式中:1.01为干空气定压比热;(2.3)建立水泵的模型Pp=μpPp_d (式10)式中:Pp_d为水泵设计功率,μp为水泵部分负荷因数;式中:Cp1、Cp2、Cp3和Cp4为变速冷冻水泵特性系数,mw为变速冷冻水泵流量,ρw为水密度,vw_d为变速冷冻水泵设计水流速;变速冷冻水泵采用变温差控制,即mw随表冷器温差变化:式中:tai为表冷器进风温度,tao为表冷器出风温度,twi为表冷器进水温度,two为表冷器出水温度;(2.4)建立冷却塔的模型Pz=ωzPz_d (式13)式中:ωz为冷却塔风机的开启率,Pz_d为冷却塔风机的额定功率;ωz=kztni (式14)式中:kz为冷却系数;(2.5)建立表冷器的模型表冷器是连接冷冻水循环和空腔循环的模块,表冷器不产生功率消耗,但是表冷器将各个模块的决策变量联系在一起;表冷器的热交换效率为:设定表冷器出风温度tao等于送风温度ts,表冷器进风温度tai通过下式计算:式中:ma为送风风量,mx为新风风量,tr为回风温度,tx新风温度;表冷器的冷却水回路中,冷冻水来自制冷机,表冷器进水温度twi等于制冷机出水温度tco;(3)确定控制策略,即明确目标函数、控制变量和约束条件;确定控制策略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3.1)建立目标函数①单台空调情况:要求n个控制周期削减负荷总量最大,目标函数为:②单台空调情况:要求n个控制周期内保证削减量最小的周期有最好的削减效果,目标函数为:③多台空调情况:经过控制之后负荷曲线最接近电网公司给出的目标负荷曲线,目标函数为:式中:PD为未受控的中央空调负荷;G(t)为电网公司给定的目标负荷曲线,D(t)为日负荷曲线;(3.2)明确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包括室内温度送风温度ts、制冷机进水温度tci、制冷机出水温度tco、冷却水进水温度tni,设定控制时间间隔τ为5~10min,一个控制时间间隔内,控制变量不发生变化;(3.2)明确约束条件①室内干球温度约束:tNmin≤tN≤tNmax (式26)②送风温度约束:tsmin≤ts≤tsmax (式27)③制冷机进水温度约束tcimin≤tci≤tcimax (式28)④制冷机出水温度约束tcomin≤tco≤tcomax (式29)⑤冷却水进水温度约束:tnimin≤tni≤tnimax (式30)⑥送风风量约束:mamin≤ma≤mamax (式31)⑦变速冷冻水泵流量约束:mwmin≤mw≤mwmax (式32)(4)根据上级调度部门指标,采用结合状态空间截断的和声搜索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求解;(5)得到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2597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