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抛丸处理装置及抛丸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5269.6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27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杰;树贵明;王明森;高印军;王大勇;齐嘉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华杰;树贵明 |
主分类号: | B24C3/32 | 分类号: | B24C3/32;B24C5/00;B24C1/1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205 | 代理人: | 李艳 |
地址: | 261500 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抛丸处理装置及抛丸处理方法,抛丸头主体可绕供砂管旋转,供砂管沿竖直方向设置,供砂管的顶部设有分砂孔,砂丸到达供砂管顶部时,通过分砂孔进入到抛丸头主体的抛丸头叶片部位,通过旋转的抛丸头叶片加速后水平抛出,处理效率高,且结构简单,采用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工艺简单且处理效果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抛丸 处理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立式抛丸处理装置,包括抛丸头主体(71)、供砂管(72)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砂管(72)为上下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抛丸头主体(71)能够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以供砂管(72)为轴沿水平方向旋转;所述供砂管(72)将砂丸从抛丸头主体(71)底部输送至抛丸头主体(71)内水平抛出;所述抛丸头主体(71)由抛丸头下底盘(712)、抛丸头上底盘(713)以及夹在上下两个底盘之间的抛丸头叶片(711)组成;抛丸头上底盘(713)与抛丸头下底盘(712)之间围合成抛丸腔体,相邻两个抛丸头叶片(711)与抛丸头上下底盘将抛丸腔体分割为喇叭状空腔,喇叭状空腔的小头端靠近抛丸头主体(71)中心的一侧;所述供砂管(72)的顶部与抛丸头主体(71)转动连接;所述供砂管(72)位于所述抛丸头下底盘(712)、抛丸头上底盘(713)之间的管壁上设置有分砂孔(721),分砂孔(721)用于将砂丸由供砂管(72)分送至抛丸头主体(71)的抛丸叶片(711)部位;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73);所述驱动电机(73)包括电机定子(734)、电机壳体(732)和电机转子(733);电机定子(734)通过电机壳体(732)和紧固组件与供砂管(72)固定连接,电机转子(733)的轴通过紧固组件与抛丸头下底盘(712)固定连接,用于实现电机转子(733)带动抛丸头主体(71)绕供砂管(72)水平方向旋转;所述电机转子(733)的轴为管状轴(731),管状轴(731)穿过电机转子(733)的轴心;管状轴(731)为一中空的管体,通过紧固件与抛丸头主体(71)连接,以便带动抛丸头主体(71)绕供砂管(72)水平方向旋转;所述供砂管(72)依次穿过抛丸头驱动电机(73)的管状轴(731)和抛丸头下底盘(712),以便将砂丸输送至抛丸头下底盘(712)与抛丸头上底盘(713)之间;所述管状轴(731)与供砂管(72)为一体结构;所述管状轴(731)与电机转子(73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转子(733)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抛丸头主体(71)固定连接,以便带动抛丸头主体(71)绕供砂管沿水平方向旋转。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华杰;树贵明,未经杨华杰;树贵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52526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机隔热罩焊接夹具
- 下一篇:用于电动工具的检测系统和方法及相应的电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