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主轴-轴承耦合的混合预紧轴承刚度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62968.0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9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胜;王传国;张爱平;刘志峰;马澄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考虑主轴-轴承耦合关系的混合预紧轴承刚度计算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定位预紧轴承、定压预紧轴承的迭代方程组以及主轴动力学方程,然后以轴承刚度和主轴支撑节点位移(轴承内圈位移)为耦合量将主轴与轴承进行耦合,最后基于有限迭代法使用Matlab编写计算程序得到混合预紧轴承的刚度值。该方法的特点在于考虑了混合预紧及主轴-轴承耦合关系对轴承刚度的影响,能够对采用不同预紧方式的轴承在承载、高速切削工况下的动刚度进行精确计算,本方法可为电主轴的设计及使用提供指导。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主轴 轴承 耦合 混合 刚度 计算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考虑主轴‑轴承耦合关系的混合预紧轴承刚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轴前端轴承采用定位预紧,后端轴承采用定压预紧;虚线表示静止状态,实线表示工作状态;主轴在高转速及切削载荷作用下产生动态位移,主轴支撑节点及轴承内圈位移为{qi}、{qj}、{qk};定位预紧轴承的外圈视为固定,定压预紧轴承的外圈可沿轴向滑动;第一步,建立混合预紧轴承的迭代方程组1.1 滚动体的力平衡方程根据拟静力学理论,滚动体的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平衡方程为:![]()
式中,αik、αok分别为内、外接触角;Qik、Qok分别为滚动体与内、外圈法向接触力;Fck为离心力;Mgk为陀螺力矩;![]()
Mgk=Jωmωbsinβ (3)接触载荷由下式得到:![]()
式中,δik、δok分别为内、外法向接触变形;Ki、Ko分别为内外接触载荷‑变形系数;此外,定压预紧时外圈轴向力保持恒定,因此还有力的补充关系式:![]()
式中,z为滚动体数目;Fa为轴向预紧力;1.2 定位预紧轴承的变形协调方程定义轴承外圈固定,因此外圈曲率中心A位置不变,预紧量由内圈曲率中心的位移δx0来表示;轴承预紧后,滚动体中心由O移动到O′,内圈曲率中心由B移动到B′,接触角由α变为α′;轴承在高速工况下,由于离心力和外载荷的作用,滚动体中心向外运动到O″处,内圈曲率中心沿轴向和径向分别产生位移Δicu和Δicv;设主轴支撑位置节点位移为{δ}={δx,δy,δz,γy,γz},则Δicu和Δicv可由节点位移表示为:
由几何关系可得:![]()
式中,Δik=(fi‑0.5)Db+δik;Δok=(fo‑0.5)Db+δok;Db为滚动体直径;fi、fo为曲率半径系数;1.3 定压预紧轴承的变形协调方程定压预紧轴承的几何关系中,定压预紧时轴承外圈与预先施加一定压缩量的弹簧连接,在外载荷作用下轴承外圈可沿轴向滑动,因此轴承的轴向预紧力视作恒定值;预紧后,滚动体中心位于O′,内圈曲率中心移动到B′,接触角变为α′;在高速工况下,外载荷的作用导致内圈沿轴向和径向产生位移Δicu和Δicv;由于需要保持轴向力的恒定,外圈沿轴向滑动产生位移δ′x0,显然δ′x0是主轴挠度{δ}={δx,δy,δz,γy,γz}的函数,但由于热、力载荷的综合作用,函数关系较复杂;因此,在轴向用力的补充关系式(5)代替较复杂的几何方程;由于外圈不能沿径向移动,因此在径向仍然可以得到变形协调方程:![]()
式中,Δik=(fi‑0.5)Db+δik;Δok=(fo‑0.5)Db+δok;
1.4 迭代方程组以轴承的内、外接触角αik、αok以及法向接触变形量δik、δok为未知变量;根据以上受力和几何分析,则定压预紧轴承迭代方程组可表示为:![]()
同理,定位预紧轴承迭代方程组为![]()
若主轴支撑节点位移{δ}已知,将其代入几何方程,用牛顿‑拉弗松迭代法求解以上非线性方程组可求得四个未知数的值,进而可分别求得内圈接触刚度Ki和外圈接触刚度Ko;由于内圈和外圈接触刚度为串联关系,根据串联刚度公式,可得:![]()
第二步,建立主轴的动力学方程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考虑节点5个方向的自由度建立主轴的有限元模型;主轴的动力学方程为:![]()
式中,[Mb]为系统质量阵;[Gb]为和陀螺力矩相关的矩阵;[Kb]为系统刚度矩阵;[Kb]P为由轴向力引起的刚度矩阵;[Mb]C为与离心力相关的矩阵;{Fb}为系统的载荷向量;第三步,对主轴‑轴承进行耦合主轴‑轴承的耦合关系中,主轴在高转速、切削工况下的动态位移影响轴承刚度,而轴承刚度反过来对主轴动态特性产生影响,因此以轴承刚度和主轴支撑节点位移(即轴承内圈位移)为耦合量将主轴与轴承进行耦合,得到主轴‑轴承耦合刚度模型,并用有限迭代法进行求解;第四步,计算流程用有限迭代法对轴承刚度进行求解,计算流程日下,①开始,输入轴承参数、工况,设定初始节点位移X0;②将轴承参数、工况、节点位移代入混合预紧轴承刚度模型,计算得到定位、定压预紧轴承的刚度K;③将轴承刚度K添加到主轴刚度矩阵中,求解主轴动力学方程得到节点位移向量X;④设定迭代精度为EPS,并计算节点位移向量的迭代误差|X(i)‑X(i‑1)|;⑤如果迭代误差大于EPS,则重复②‑④的迭代过程,直到迭代误差小于EPS;⑥当迭代误差小于EPS则停止迭代,输出混合预紧轴承的刚度K;⑦结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6296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FPGA布线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实验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