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去除铬渣场地污染土壤中铬的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41326.2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73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生;王业耀;薛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8 | 分类号: | B09C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之大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65 | 代理人: | 朱晓蕾 |
地址: | 1000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去除铬渣场地污染土壤中铬的修复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自然风干的铬渣场地铬污染土壤粉碎、过筛;(2)、将步骤(1)过筛后的土壤与柠檬酸溶液混合,使土壤的含水率达到设定值,搅拌均匀后均衡一天;(3)、将步骤(2)均衡后的土壤放入电动修复装置的土样室中,所述电动修复装置的土样室的两端分别为阴极室、阳极室;(4)、向所述阴极室、阳极室加入电解液,并分别插入石墨电极,接通电源使电流通过所述土壤室进行电动修复,所述电解液为的KCl溶液。对于铬含量高、碱性的铬渣场地污染土壤,该修复方法,工艺简单,去除效率比普通电动修复方法高,单位能耗低,节约成本,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残留铬生物可利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去除 场地 污染 土壤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原位去除铬渣场地污染土壤中铬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自然风干的铬渣场地铬污染土壤,粉碎、过筛;所述过筛的细度为0.50mm以下;(2)、将步骤(1)过筛后的土壤与柠檬酸溶液混合,使土壤的含水率达到设定值,搅拌均匀后均衡一天;所述土壤的含水率为25%~45%;所述柠檬酸溶液的浓度为0.9mol/L;(3)、将步骤(2)均衡后的土壤放入电动修复装置的土样室中,所述电动修复装置的土样室的两端分别为阴极室、阳极室;(4)、向所述阴极室、阳极室加入电解液,并分别插入石墨电极,接通电源使电流通过所述土壤室进行电动修复,所述电解液为KCl溶液;所述KCl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所述土样室的两端设有滤布,所述滤布为540目;所述电源采用直流电源,电压梯度为1~1.5V/cm;在电动修复过程中,使用蠕动泵分别向所述阴极室、阳极室滴加pH调节液,以调节pH至5~7之间;所述pH调节液包括:滴加于所述阴极室的乙酸溶液;和/或滴加于所述阳极室的氢氧化钠溶液;在电动修复过程中,要不断补充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所以阴阳极的电解液会由溢流孔排出,收集储存由溢流孔排出的阴阳极电解液,与电动修复结束后的阴阳极液统一处理;采用的电动修复装置包括:土样室(1)、阳极室(2)、阴极室(3)、直流电源(4)、电流表(5)、滤网(6)、pH调节系统(7)、电极(8)、溢流孔(9)、酸液槽(10)、碱液槽(11)、收集槽(12);其中,土样室(1)是用于装填供试土壤,其尺寸比例为长:宽:高=3:2:1,在土样室(1)左右两边相邻的为阳极室(2)、阴极室(3),阳极室(2)、阴极室(3)尺寸为长:宽:高=1:2:1,在土样室与阳、阴极室相邻的内壁上贴有滤网,在阳极室、阴极室中间设有电极(8),将两个电极采用电线连接,中间设有直流电源(4)、电流表(5),电极采用棒状石墨电极,电极分别放在阴阳极室中心位置,插入阴阳极室底部;酸液槽(10)与阴极室(3)通过胶管连接,中间设有pH调节系统(7),碱液槽(11)与阳极室(2)通过胶管连接,中间设有pH调节系统(7);阴极室(3)与阳极室(2)的上端设有溢流孔(9),溢流孔(9)通过导管连接到收集槽(12);pH调节系统由pH电极、蠕动泵、软件控制系统组成;设定pH范围,当pH电极测得阳极室或阴极室pH超过设定的pH范围时,通过软件控制系统给蠕动泵指令,蠕动泵将配置的酸液或碱液泵入阴极室或阳极室,从而调节pH。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4132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