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板膜组件膜损检测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16896.6 | 申请日: | 2015-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85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标;王小格;董荣伟;宁东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5/10 | 分类号: | B01D6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平板膜组件膜损检测装置与方法,原液罐经第一增压泵连接平板膜组件入口,平板膜组件出口连接原液罐,平板膜滤液出口经两路分支管道引出,第一路分支管道上装有第一电磁阀且连接细菌浓度检测装置,细菌浓度检测装置下方是储液罐,细菌浓度检测装置底部由集菌瓶出水管道和驻液瓶排液通道引出伸入储液罐中,第二路分支管道上装有第二电磁阀且伸入储液罐中;利用平板膜过滤装置过滤含有细菌的无菌液,通过细菌浓度检测装置收集过滤液中的细菌,利用安装在细菌浓度检测装置中的检测电极检测过滤液的阻抗来确定细菌浓度,根据测得的阻抗值对膜损程度进行等级评判,不需要将膜从膜组件上移除,不会对膜造成破坏,实现连续在线检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板 组件 检测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平板膜组件膜损检测装置,包含原液罐(1),原液罐(1)经第一增压泵 (3)连接平板膜组件入口(6),其特征是:平板膜组件出口(11)连接原液罐(1),平板膜组件的平板膜滤液出口(10)经两路分支管道引出,第一路分支管道上装有第一电磁阀(13)且连接细菌浓度检测装置(18),细菌浓度检测装置(18)下方是储液罐(16),细菌浓度检测装置(18)底部由集菌瓶出水管道(17)和驻液瓶排液通道(60)引出伸入储液罐(16)中,第二路分支管道上装有第二电磁阀(14)且伸入储液罐(16)中;所述细菌浓度检测装置(18)包括集菌瓶(63)、驻液瓶(52)和无菌液罐(38);集菌瓶(63)左侧上端与所述第一路分支管道连接;集菌瓶(63)内腔中有支撑网(34)、浓缩膜(33),正电极棒(31)、负电极棒(44)、L型的正电极丝(32)与L型的负电极丝(42);集菌瓶(63)内腔最底部是支撑网(34),支撑网(34)上层贴附浓缩膜(33),集菌瓶(63)内部的左右两侧壁分别垂直布置有底部均固定压在浓缩膜(33)上表面的正电极棒(31)与负电极棒(44),正电极棒(31)与负电极棒(44)分别与位于集菌瓶(63)外部的数控恒流源(25)的正、负极连接,负电极丝(42)底部贴附在浓缩膜(33)上表面,正电极丝(32)的水平部分有间隙地位于负电极丝(42)的水平部分的正上方,正电极丝(32)与负电极丝(42)的直部分均向上伸出至集菌瓶(63)顶部之外且经MCU采样接口(28)连接MCU控制系统;集菌瓶(63)右侧底部且位于浓缩膜(33)处设有集菌瓶排液口(59),集菌瓶排液口(59)经第六电磁阀(43)连接所述集菌瓶出水管道(17);集菌瓶(63)底部正中心连接于倒T型集菌瓶底部管道(41)上端,集菌瓶底部管道(41)底部右端经第五电磁阀(40)连接驻液瓶(52),驻液瓶密封塞(54)内部有液位传感器(56),驻液瓶(52)右侧上部设有驻液瓶抽气口(50),驻液瓶抽气口(50)经第七电磁阀(48)与真空泵(53)连接;驻液瓶(52)右侧底部设有所述驻液瓶排液通道(60),驻液瓶排液通道(60)上设有第八电磁阀(51);集菌瓶底部管道(41)底部左端依次串联有第四电磁阀(39)、第三增压泵(49)、无菌液罐(38)、第二增压泵(37)、第三电磁阀(36)、集菌瓶(63);所述MCU控制系统通过不同的控制端口分别连接液位传感器(56)、数控恒流源(25)、真空泵(53)、三个所述增压泵和八个所述电磁阀。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41689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