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流流域水资源规划利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57069.4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23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傅长锋;李发文;李大鸣;于京要;徐好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赵婧 |
地址: | 30025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水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流流域水资源规划利用方法;其包括测量河流流域的降雨量值,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植被蒸腾值、土壤蒸发值、陆域蒸散发量、蒸散发量等步骤,并根据所述河流流域内的绿水量和蓝水量,借助模型及公式得到所述流域的蓄水变量,从而实现水资源规划利用的目的。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准确、可靠地应用于流域水资源规划、生态环境评价、生态需水量核算、流域水文循环过程模拟等,应用范围广泛,是基于生态水文理念下寻求可持续利用水资源规划的一种方法;其对于水资源管理、生态水环境建设、工农业产业规划以及防汛抗旱起到指导作用,使流域内工农业产业结构、水资源开发利用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流 流域 水资源 规划 利用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河流流域水资源规划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步骤一:获取河流流域的降雨量值,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所述河流流域的降雨量值进行空间插值,制得降雨量分布图和等值线图,获得所述河流流域的降雨量,即总水资源量;步骤二:获取所述河流流域内汽化潜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饱和水汽压、冠层表面净辐射、空气密度、土壤热通量、空气定压比热、冠层导度、饱和水汽压、实际水汽压、空气动力学导度、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及地表覆盖,根据下述公式(1)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植被蒸腾值,![]()
其中:Ec为植被蒸腾,单位为mm;λ为汽化潜热,单位为MJ·kg‑1;Δ为气温-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Rn为冠层表面净辐射,单位为MJ/m2/d;G为土壤热通量,单位为MJ/m2/d;τ为土壤吸收系数;ρa为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Cp为空气定压比热,单位为MJ/kg/℃;Dα为参考高度饱和水汽压差,单位为kPa;Ga为空气动力学导度,为空气动力阻抗的倒数,单位为m/s;γ为湿度计常数,单位为kPa·℃‑1;Gc为冠层导度,单位为m/s;其中Gc通过下述公式(1‐1)计算,![]()
gsx为植被气孔导度,单位为m/s;kQ为短波辐射的衰减系数;kA为可用辐射的衰减系数;Qh为冠层上方的可见光辐射通量,单位为MJ/m2/d;LAI为叶面积指数;Q50和D50分别为当气孔导度gs=gsx/2(gsx是gs的最大值)时的可见光辐射通量和水气压差,单位分别为MJ/m2/d和kPa;其中τ通过下述公式(1‐2)计算,τ=exp(‑kALAI) (1‐2)kA为可用辐射的衰减系数;LAI为叶面积指数;其中Dα通过下述公式(1‐3)计算,Da=e0‑ea (1‐3)Dα为参考高度饱和水汽压差,单位为kPa;e0为饱和水汽压,单位为kPa;ea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kPa;步骤三:根据下述公式(2)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土壤蒸发值,![]()
其中:Es为土壤蒸发,单位为mm;λ为汽化潜热,单位为MJ·kg‑1;f是土壤蒸散发系数,表示土壤的湿润程度;Δ为气温-饱和水汽压曲线斜率;τ为土壤吸收系数;Rn为冠层表面净辐射,单位为MJ/m2/d;G为土壤热通量,单位为MJ/m2/d;γ为湿度计常数,单位为kPa·℃‑1;步骤四:根据下述公式(3)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陆域蒸散发量,ET陆=Ec+Es (3)其中:ET陆为陆域蒸散发量,单位为mm;Ec为植被蒸腾,单位为mm;Es为土壤蒸发,单位为mm;步骤五:根据下述公式(4)估算所述河流流域的流域内水面蒸发,即所述河流流域的蒸散发量,从而获得流域总蒸发量实时分布等值线图;
其中:ET水为水面蒸发量,单位为mm;R为水面辐射平衡值,单位为mm/d;Ea为水面附近的空气干燥力,单位为mm/d;Δ为饱和水汽压曲线的斜率,单位为Pa/K;r为干湿球常数,单位为kPa·℃‑1;步骤六:采用SWAT模型实时动态的核算所述河流流域的蓝水和绿水,获得蓝水和绿水空间分布图,获得所述河流流域内的绿水量和蓝水量;步骤七:获取所述河流流域的社会经济耗水量,从而得到整个流域蒸散发,根据下述公式(5‐1)或(5‐2)评估分析基准年所述河流流域水资源盈亏,最终实现流域水资源进行管理;P+W外=W绿+W蓝+ΔQ=ET社+ET陆+ET水+R径+ΔQ (5‑1)(P+W外)‑(ET社+ET陆+ET水+R径)=ΔQ (5‑2)其中:P为总水资源量;W外为外调水量;W绿为绿水量;W蓝为蓝水量;ET社为社会经济耗水量;ET陆为陆域蒸散发量;ET水为水面蒸发量;R径为流域径流量,通过流域出口断面水文站观测可获得;△Q为流域的蓄水变量;当△Q=0时,表示所述河流流域的水量供需平衡;当△Q<0时,需减少社会经济耗水量,或者增加外调水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35706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