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用气体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76051.1 | 申请日: | 2015-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7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海;陈珍强;郭杰峰;郭醒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工业园区传世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王玉国 |
地址: | 2151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用气体传感器,包括短传感器和线束组件,短传感器的陶瓷传感元置于金属传感器座中,上陶瓷衬套上端装于金属传感器座中,上陶瓷衬套顶部通过接触盘组件与陶瓷传感元的底部相对接,接触盘组件下部置入上陶瓷衬套中,加热棒置于上陶瓷衬套和陶瓷传感元中,接触盘组件内设置的弹性结构夹持加热棒,上陶瓷衬套内引伸出信号接触丝;线束组件的金属保护套的中部形成有包容下陶瓷衬套的收口结构,金属保护套下部设有橡胶衬套及装配其内的透气塞,压接有焊接端子的导线穿过橡胶衬套和下陶瓷衬套,金属保护套上部与金属传感器座连接。分为短传感器和线束组件两部分进行制造组装,实现陶瓷传感元的小型化和加热器加热功率的最大化利用。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气体 传感器 | ||
【主权项】:
发动机用气体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由短传感器(10)以及与其相连的线束组件(20)组装而成,所述短传感器(10)包括内密封圈(16)、金属传感器座(12)、陶瓷传感元(11)、加热棒(15)、上陶瓷衬套(14)、接触盘组件(13)、碟形弹簧(17)和小护套(18),陶瓷传感元(11)置于金属传感器座(12)中,所述陶瓷传感元(11)与金属传感器座(12)之间设有内密封圈(16),上陶瓷衬套(14)的上端装于金属传感器座(12)中,上陶瓷衬套(14)的顶部通过接触盘组件(13)与陶瓷传感元(11)的底部相对接,接触盘组件(13)的下部置入上陶瓷衬套(14)中,加热棒(15)置于上陶瓷衬套(14)和陶瓷传感元(11)中,接触盘组件(13)内设置的弹性结构(131)夹持加热棒(15),上陶瓷衬套(14)内引伸出信号接触丝(133),上陶瓷衬套(14)的底端套装有碟形弹簧(17),上陶瓷衬套(14)的外层设有小护套(18);所述线束组件(20)包括金属保护套(21)、下陶瓷衬套(22)、焊接端子(23)、导线(231)和橡胶衬套(24),所述金属保护套(21)的中部通过铆压形成收口结构(211),收口结构(211)固定下陶瓷衬套(22),金属保护套(21)的下部设置有橡胶衬套(24)以及装配其内的透气塞(25),压接有焊接端子(23)的导线(231)穿过橡胶衬套(24)和下陶瓷衬套(22),焊接端子(23)与信号接触丝(133)连接,下陶瓷衬套(22)与上陶瓷衬套(14)相抵接,所述金属保护套(21)的下部通过环形铆压方式固定导线(231)的出口端,形成对导线的固定和对出口端的密封,进而形成密闭的腔体,所述金属保护套(21)的上部通过激光焊接方式与金属传感器座(12)连接固定并密封,进而形成密闭的腔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工业园区传世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工业园区传世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76051.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