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8644.7 | 申请日: | 2015-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67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1 |
发明(设计)人: | 宋云华;刘欣;魏玉胜;李正林;陈建铭;李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阳光欣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79;B01D53/78;B01D53/50;B01D53/56;B01D53/96;C01C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烟气脱硫脱硝的环保设备及其操作工艺,其特点为采用高效利用烟气热量的工艺装置组合和强制氧化湿式化学吸收法相结合进行同时脱硫脱硝的工艺过程。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方法进行工业烟气脱硫脱硝处理具有成本低,在烟气含量波动时表现稳定,脱硫后排放浓度不大于50mg/m3,脱硝后排放浓度不大于100mg/m3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脱硫 一体化 技术 | ||
【主权项】:
一种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工艺装置组合,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主要设备及组合方式:主要设备包括脱硫塔、脱硝塔、硫酸铵循环罐、固液分离器、干燥器;其中,脱硫塔采用以下结构:最上段为吸收段、中间为浓缩段,最下端为储液段及氧化段并列;吸收段与浓缩段间通过一个隔板隔开,该隔板只允许浓缩段的上升气体通过气帽进入吸收段,而不允许吸收段的液体通过;浓缩段与储液段及氧化段间是完全分隔开的,只有相关管线相连通;工艺设备采用以下组合方式:臭氧输入管道与烟气进气管道相连,同时与脱硫塔顶烟气输出管道相连;烟气输入管道与臭氧输入管道相连后输送至脱硫塔浓缩段下端;脱硫塔与硫酸铵循环罐构成两大循环系统:脱硫吸收循环系统及氧化浓缩循环系统;其中,脱硫吸收循环系统由下述管道回路组成:氨水输入管道与吸收段液体输出管道汇合后输入储液段,储液段底部输出管道经泵打回至吸收段上端喷淋,构成脱硫吸收循环系统;在此循环中会有来自脱硝塔下端输出的尿素残液间歇打入;氧化浓缩循环系统分别由气体氧化通路及液体氧化浓缩循环回路组成;气体氧化通路包含下述管道通道:空气输入管路与氧化段底部气体分布器相连,氧化段顶部气体输出管路与浓缩段底部气体分布器相连,空气与烟气混合;浓缩段顶部气帽允许气体进入吸收段,吸收段顶部从塔顶烟气输出管道送至脱硝塔;液体氧化浓缩循环回路由下述管道通道组成:氧化段塔底的液体输出管道通过泵及三通管道分别输送至脱硫塔的吸收段上端及浓缩段上端喷淋,吸收段下端有液体输出管道输送液体到氧化段上端;氧化段及浓缩段均有液体输出管道输送至硫酸铵循环罐,硫酸铵循环罐通过管道将液体打回至浓缩段上段的液体分布器内,这些管路整体构成液体氧化浓缩循环回路;脱硫塔吸收段上端还有补充的工艺水输入管道与塔顶液体分布器相连,脱硫塔顶部的脱硫烟气管道与臭氧输入管道汇合后,输送至脱硝塔下端;脱硝塔底有液体循环管道与尿素输入管道汇合后输送至塔顶液体分布器,脱硝塔顶部设有脱硝后的烟气输出管道;硫酸铵循环罐底部的输出管道与固液分离器相连,经固液分离器离心分离后母液输送回硫酸铵循环罐,固体送入干燥器进行干燥得到硫酸铵固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阳光欣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阳光欣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7864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