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2307.9 | 申请日: | 2015-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9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杜永均;周鑫;何月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47/21 | 分类号: | C07C47/21;C07C45/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改进方法,(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是柑橘潜叶蛾性信息素化合物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改进方法以6‑溴‑1‑己醇作为起始原料,经过偶联反应,Wittig反应等多步反应,合成出(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用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操作安全便利、反应步骤周期短、所得产品收率高,并且对环境无污染,可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 | ||
搜索关键词: | 碳三 烯醛 合成 柑橘潜叶蛾 环境无污染 多步反应 反应操作 偶联反应 起始原料 性信息素 己醇 收率 改进 便利 安全 | ||
【主权项】:
一种(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合成路线为:
包含以下步骤:用6‑溴‑1‑己醇作为起始原料溶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加入催化剂量的Amberlyst‑15离子交换树脂,常温滴加3,4‑二氢吡喃,反应完全后过滤、浓缩并经柱层析得化合物2;在氩气保护下,将所述化合物2溶于干燥的四氢呋喃中,滴加乙炔锂二乙胺络合物的四氢呋喃溶液和六甲磷酰三胺,5℃下搅拌2~3小时,然后缓慢升温至室温,继续搅拌,然后将反应液加入到稀盐酸中,并用乙醚萃取,经干燥,过滤,浓缩,并经柱层析得化合物3;将所述化合物3在氩气保护下溶解于干燥的四氢呋喃中,充分冷却至‑20℃,缓慢滴加正丁基锂溶液;待滴加完毕后升至‑10℃,反应0.5小时,再升温至0℃,反应2.5小时,再缓慢滴加1,3‑二甲基丙撑脲,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2个小时,再将反应液冷却至‑78℃,再缓慢滴加1‑溴‑3‑碘丙烷,反应液在10个小时过程中缓慢升至室温,搅拌过夜,用饱和氯化铵溶液淬灭反应,分出有机相,水相用乙醚萃取,合并有机相再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粗品经柱层析得化合物4;在氩气保护下,将所述化合物4与1.05~1.1个当量的三苯基膦溶解于甲苯中,加热回流1~2天;反应结束后,待反应液冷却,将上清液倒出,并加入乙醚,搅拌20分钟,将此步骤重复3遍,即得化合物5;将化合物6溶解于甲醇中,加入催化量的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室温下搅拌至反应完全,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淬灭反应,减压除去甲醇,残留物用乙酸乙酯溶解,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溶液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浓缩,粗产品经过柱层析即得化合物7,将所述化合物7的甲醇溶液中加入催化剂量的Pd‑BaSO4与喹啉的甲醇溶液,并通入氢气,反应后经稀盐酸稀释并用乙醚萃取制得化合物11,将所述化合物11溶解于干燥的二氯甲烷中,在氩气保护下加入1.5~2个当量的氯铬酸吡啶嗡盐,室温下搅拌反应;通过TLC检测,反应完全后,用乙醚稀释反应液,依次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粗品经柱层析纯化得最终产物(Z,Z,E)‑7,11,13‑十六碳三烯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6230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