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导线圈交流损耗的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58884.0 | 申请日: | 2015-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7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马韬;张京业;戴少涛;朱志芹;赵连岐;薛弛;滕玉平;许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1/06 | 分类号: | G01R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超导线圈交流损耗的测量装置,其杜瓦(2)内盛放待测超导线圈(1)和辅助线圈(7)。测试电源(3)的输出正极连接待测超导线圈(1)的正极,测试电源(3)的输出负极连接待测超导线圈(1)的负极。电流传感器(4)的原边串联在测试电源(3)的输出正极与待测超导线圈(1)的正极之间。第一电压传感器(5)用于测量待测超导线圈(1)端部的电压。第二电压传感器(6)用于测量辅助线圈(7)两端的电压。辅助线圈(7)与被试超导线圈(1)贴合在一起。数据采集系统(8)用于对辅助线圈(7)输出信号、待测超导线圈(1)通过的电流值及其端部的电压值同步测量。数据处理系统(9)对数据采集系统(8)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导 线圈 交流 损耗 测量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超导线圈交流损耗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导线圈交流损耗测量装置包含杜瓦(2)、测试电源(3)、电流传感器(4)、电压传感器(5、6)、辅助线圈(7)、数据采集系统(8)和数据处理系统(9);所述的杜瓦(2)用于盛放待测超导线圈(1)和辅助线圈(7),为待测超导线圈(1)提供低温冷却环境;所述的测试电源(3)的输出正极通过铜电缆与待测超导线圈(1)的正极连接,测试电源(3)的输出负极通过铜电缆与待测超导线圈(1)的负极连接;所述的电流传感器(4)的原边串联在测试电源(3)的输出正极与待测超导线圈(1)的正极之间,用于测量通过待测超导线圈(1)的电流值:所述的电压传感器为两个,其中第一电压传感器(5)用于测量待测超导线圈(1)端部的电压;所述的第一电压传感器(5)输入端的正极与待测超导线圈(1)端部的电势引线正极连接,第一电压传感器(5)输入端的负极与待测超导线圈(1)端部的电势引线负极连接;所述的第二电压传感器(6)用于测量辅助线圈(7)两端的电压;所述的第二电压传感器(6)输入端正极与辅助线圈(7)端部的电势引线正极连接,第二电压传感器(6)输入端负极与辅助线圈(7)端部的电势引线负极连接;所述的辅助线圈(7)与被试超导线圈(1)紧密贴合在一起,辅助线圈(7)的两根引线经双绞后引出;所述的数据采集系统(8)用于对辅助线圈(7)输出信号、待测超导线圈(1)通过的电流值及其端部的电压值进行同步测量;所述的数据采集系统(8)包含三个测量通道,其第一通道(81)的正极与电流传感器(4)的输出信号正极连接,第一通道(81)的负极与电流传感器(4)的输出信号负极连接;第二通道(82)的正极与第一电压传感器(5)的输出端正极连接,第二通道(82)的负极与第一电压传感器(5)的输出端负极连接;第三通道(83)的正极与第二电压传感器(6)的输出端的正极连接,第三通道(83)的负极与第二电压传感器(6)的输出端的负极连接;所述的数据处理系统(9)与数据采集系统(8)连接,用于对数据采集系统(8)的三个通道同步采集的信号进行分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5888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辐射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继电保护试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