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电线路雷击点与闪络点不一致时的故障测距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23289.3 | 申请日: | 2015-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7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清;刘亚东;陈晓红;樊秀娟;张勇;刘仰安;仵宗生;粱红军;李国昌;方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李丹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雷击点与闪络点不一致时的故障测距方法,其在输电线路上至少设置两个检测点;确定雷击点和闪络点不一致;获得所述两个检测点的首个行波电流的最大能量Ei:Ei=max(|si(t)|)×ti,其中i=1,2,其分别表征两个检测点;si(t)表示检测点检测到的首个行波电流,ti表示该首个行波电流的波长;比较两个检测点的最大能量Ei,较大的为雷击侧检测点,另一个为闪络侧检测点;根据模型定位雷击点和闪络点。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线路 雷击 闪络点 不一致 故障 测距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输电线路雷击点与闪络点不一致时的故障测距方法,其在输电线路上至少设置两个检测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确定雷击点和闪络点不一致;获得所述两个检测点的首个行波电流的最大能量Ei:Ei=max(|si(t)|)×ti,其中i=1,2,其分别表征两个检测点;si(t)表示检测点检测到的首个行波电流,ti表示该首个行波电流的波长;比较两个检测点的最大能量Ei,较大的最大能量Ei对应的检测点为雷击侧检测点,另一个检测点即为闪络侧检测点;根据下述模型定位雷击点和闪络点:Llght=(L‑(T1‑T3)×v)/2Lflsh=(T2‑T1)×v/2式中,Llght为雷击点距输电线路首端的距离,Lflsh为闪络点和雷击点之间的距离,L为输电线路的长度,T1、T2分别为雷击侧检测点检测到的首个电流行波和第二个电流行波到达的时间,T3为闪络侧检测点检测到的首个电流行波到达的时间,v表示行波波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济宁供电公司;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2328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