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510019463.7 | 申请日: | 2015-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95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郭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昱峰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朝***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其中臭氧发生单元依次包括一金属板、一地电极板、多个间隔条、至少一个介质板、至少一个高压电极、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至少一个弹性导热板和至少一个弹性绝缘柱;金属板和地电极板之间设有冷却水通道,与之联通设有冷却水进水母孔和冷却水出水母孔;所述地电极板、介质板和多个间隔条之间形成多个电离室,与电离室联通设有进气母孔和出气母孔;多个臭氧发生单元的冷却水进水母孔、冷却水出水母孔、进气母孔和出气母孔及设于端板上的相应接口相互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实现大型一体化臭氧发生装置。其中高压电极通过导热绝缘板和导热弹性板被相邻的臭氧发生单元金属板一侧有效冷却,因而臭氧发生装置效率更高。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板式 臭氧 发生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等尺寸板状的第一端板(101)、一个极板组合(102)、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一个第二端板(105),还包括多个螺杆(106)、多个螺帽(107);所述第一端板(101)、一个极板组合(102)、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一个第二端板(105)四周均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螺杆孔(10);所述臭氧发生单元(103)依次包括一金属板(210)、一地电极板(220)、多个间隔条(222、223)、至少一个介质板(240)、至少一个高压电极(241)、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250)、至少一个弹性导热板(260)和至少一个弹性绝缘柱(530);所述金属板和地电极板(220)之间设有冷却水通道(330),与冷却水通道(330)联通设有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冷却水出水母孔(320);所述地电极板(220)与介质板(240)之间设有间隔条(222、223),间隔条(222、223)之间形成多个电离室(228),与所述电离室(228)联通设有进气母孔(410)和出气母孔(420);其中弹性绝缘柱(530)用于覆盖高压线接线点(244)并对之实现对外绝缘;所述金属板(210)和所述地电极板(220)右边下部相同位置设有一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左边上部相同位置设有一冷却水出水母孔(320),上边左部相同位置设有一进气母孔(410),下边右部相同位置设有一出气母孔(420),在上边中部相同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穿线母孔(510);所述金属板上所述穿线母孔(510)下方设有至少一个穿线孔(511),在所述至少一个穿线孔(511)与所述至少一个穿线母孔(510)与之间设有穿线槽(512);参见图5‑7,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上,所述一冷却水进水母孔(310)、一冷却水出水母孔(320)、一进气母孔(410)、一出气母孔(420)周围分别设有一密封圈槽(311、321、411、421)和镶嵌其中的一密封圈(312、322、412、422);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上中间部位设有电离面(221),在该电离面(221)上设有多个间隔条定位槽(232、233),所述间隔条(222、223)镶嵌在所述定位槽(232、233)内,其中位于两个介质板(240)之间的间隔条(223)比其他间隔条略宽,所述间隔条(222、223)在地电极板(220)板面垂直方向高于上述电离面(221)0.1‑0.5mm,;在所述电离面(221)上下两边低于上述电离面(221)设有进气槽(430)和出气槽(440),在所述电离面(221)、进气槽(430)和出气槽(440)周围设有高压电极板槽(224),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与所述间隔条(222,223)等高,在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之外设导热绝缘板槽(225),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与上述高压电极板槽(224)高度差与所述介质板(240)厚度相同或接近,在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之外设导热弹性板槽(226),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与所述导热弹性板槽(226)高度差与所述导热绝缘板(250)厚度相同或接近;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对于所述金属板(210)面中间部位设有多个冷却水流道(330),该冷却水通道(330)与上述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冷却水出水母孔(320)联通,在所述冷却水通道(330)、所述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冷却水出水母孔(320)周围设有一冷却水通道密封圈槽(331)和一冷却水通道密封圈(332);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对于所述金属板(210)面自所述进气母孔(410)向下并与之联通设一进气联通槽(413),该进气联通槽(413)与设于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的所述进气槽(430)联通;在所述地电极板(220)相对于所述金属板(210)面自所述出气母孔(420)向上并与之联通设一出气联通槽(423),该出气联通槽(423)与设于所述地电极板(220)相背于所述金属板(210)面的所述出气槽(440)联通;在所述进气母孔(410)和进气联通槽(413)周围设置一进气联通槽密封圈槽(414)和一进气联通槽密封圈(415);在所述出气母孔(420)和出气联通槽(423)周围设置一出气联通槽密封圈槽(424)和一出气联通槽密封圈(425);所述至少一个介质板(240)和一个高压电极(241)预先复合成一个高压电极板(242),该高压极板(242)高压电极测设有高压电极接线焊点(244);所述多个高压电极板(242)并列后长和宽与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相契合,所述多个高压电极板(242)被镶嵌在所述高压电极板槽(224)内,多个介质板(240)、多个间隔条(222,223)和电离面(221)之间形成多个电离室(228);高压电极板(242)与高压电极板槽(224)之间的缝隙以及多个所述高压电极板(242)之间的缝隙通过抗臭氧密封胶实现对所述电离室(228)的一次密封;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250)上设有至少一个绝缘柱孔(520);所述多个导热绝缘板(250)并列后长和宽与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相契合,所述至少一个导热绝缘板(250)被镶嵌在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5)内;所述导热弹性板(260)上设有至少一个绝缘柱孔(520);所述多个导热弹性板(260)并列后长和宽与所述导热弹性板槽(226)相契合,所述导热绝缘板(260)被镶嵌在所述导热绝缘板槽(226),压紧后对所述电离室(228)实现二次密封;与所述每个高压电极接线焊点(244)连接一高压引线(540),该高压引线(540)穿过一所述弹性绝缘柱(530)上的穿线孔引出成为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高压引线(540);所述弹性绝缘柱(530)被镶嵌在所述导热绝缘板(250)和导热弹性板(260)上设置的绝缘柱孔(520)内;所述高压电极冷却板(104)包括上述金属板(210)和地电极板(220);所述极板组合(102)与所述板式臭氧单元(103)结构大体相同,相同处不再赘述,不同处在于不包括所述金属板(212);所述第一端板(101)为一含有多个螺杆孔(10)的平板,所述第一端板(101)和所述极板组合(102)组成第一臭氧发生单元(109);所述在第二端板(105)相反于第一端板(101)面上与板面垂直方向设置冷却水进水管(131)、冷却水出水管(132)、进气管(141)、出气管(142)和一高压接线盒(560);所述冷却水进水管(131)、冷却水出水管(132)、进气管(131)和出气管(132),通过螺纹接口或任何其他已知技术对外连接;所述高压线接线盒(560)内设有至少一个高压线集合穿线孔(551),该高压线集合穿线孔(551)穿透第二端板(105),与设于第二端板(105)相对于第一端板(101)面的至少一个高压线集合槽(541)联通;所述第一端板(101)、一个极板组合(102)、多个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一个第二端板(105)依次通过所述多个螺杆(106)、多个螺帽(107)和多个螺杆孔(108)固定压紧获得所述大型板式臭氧发生装置;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冷却水进水母孔(31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冷却水进水管(131)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冷却水出水母孔(32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冷却水出水管(132)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进气母孔(41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进气管(141)相互密封联通,所述一个高压极冷却板(104)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上设置的出气母孔(420)和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出气管(142)相互密封联通;所述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高压极(241)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绝缘板(250)和导热弹性板(260)传导至相邻的一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金属板(210)一侧,并被设于该金属板(210)另一侧的冷却水带走;在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单元(109)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的高压引线(540)穿过相邻金属板(210)上设置的穿线孔(511)和穿线槽(512)进入穿线母孔(510);所述第一臭氧发生单元(109)和多个臭氧发生单元(103)的高压引线(540)在所述至少一个穿线母孔(510)中汇聚并引入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高压线汇聚槽(560),然后穿过设置在第二端板(105)上的高压线集合穿线孔(551)被引入设于第二端板相反面的高压线接线盒(560),并与臭氧发生器供电系统连接;氧发生器外部电源接地线与所述板式臭氧发生单元(103)地级板任意点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昱峰,未经郭昱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1946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