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法以及负极与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09070.1 | 申请日: | 2014-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5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下位法弘;田路和幸;田中泰光;张其武;甲斐博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36;H01M4/48;H01M10/052;H01M10/056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使用具有高的理论容量的硅系物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时,得到初期的电池容量高,并且,即使反复进行多次循环的充放电,性能劣化仍少的负极活性物质。另外,提供采用该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把硅与氧化铜(2)、或硅、金属铜及水采用粉碎装置,通过在粉碎处理的同时进行混合处理,能够得到循环特性良好,并且具有大的电池容量的负极活性物质。 | ||
搜索关键词: | 负极活性物质 锂离子二次电池 电池容量 多次循环 粉碎处理 粉碎装置 硅系物质 混合处理 理论容量 性能劣化 循环特性 负极 充放电 金属铜 氧化铜 制法 电池 | ||
【主权项】: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是以硅、铜及氧作为主要构成元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活性物质,其含有通过X线衍射法测定的平均微晶粒径为50nm以下的硅粒子,并且,以摩尔比表示的元素组成比Cu/(Si+Cu+O)及O/(Si+Cu+O)分别为0.02~0.30,负极活性物质中的硅、铜、氧的含量以合计为70质量%以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东北大学;同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8000907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弹簧夹触头和电导线的连接夹
- 下一篇:二次电池用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