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吸收的血管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833377.0 | 申请日: | 2014-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1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飞;景在平;王怡然;聂知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1 | 分类号: | A61F2/01;A61L31/06;A61L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赵青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织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可吸收的血管过滤装置,由支撑体和捕获网组成,所述的捕获网的中心设在支撑体的轴线上,捕获网由至少3根可吸收线组成,可吸收线的中点相互连接,可吸收线的两端连接在支撑体上,可吸收线由中点向两端呈辐射状对称布设在支撑体内,可吸收线的横截面直径由两端向中点逐渐递减,可吸收线任一位置的横截面的直径尺寸大于可吸收线中点相互连接处的节点的直径尺寸。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可以随作用时间在血管内部分或全部自行降解,不限制取出时间、在自降解过程中,不会发生因捕获网块状脱落而导致的脱落块随血液流动造成的医源性栓塞、减小了支架与血管相互摩擦对血管壁造成的伤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血管 过滤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可吸收的血管过滤装置,由支撑体(1)和捕获网(2)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捕获网(2)的中心设在支撑体(1)的轴线上,捕获网(2)由至少3根中点相互连接的可吸收线组成,可吸收线的两端连接在支撑体(1)上,可吸收线由中点向两端呈辐射状对称布设在支撑体(1)内,可吸收线的横截面直径由两端向中点逐渐递减,可吸收线任一位置的横截面的直径尺寸大于可吸收线中点相互连接处的节点的直径尺寸。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83337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