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节能灯的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5882.7 | 申请日: | 2014-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7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汪祖平;张志华;汪海源;曹发生;万明;张志勇;陈绍全;韦兴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亮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0 | 分类号: | H05B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200 安徽省宣城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节能灯的电路,包括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第五电容器、第六电容器、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双向触发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整流器、第一磁环、第二磁环、第三磁环和电子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分压对第四电容器充电,经双向触发二极管触发后,第四电容器两端的电位点基本相同,防止产生磁性干扰,减少三极管的杂波信号;第一二极管与第二二极管分别降低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下降时间,快速关断,提高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的工作频率,从而提高整个电路的工作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节能灯 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电子节能灯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器C0、第二电容器C1、第三电容器C2、第四电容器C3、第五电容器C4、第六电容器C5、第一电感L0、第二电感L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双向触发二极管DB3、第一二极管D5、第二二极管D6、整流器D、第一磁环TK1、第二磁环TK2、第三磁环TK3和电子管TUBE;所述第一电容器C0的两端连接在交流电AC上,第一电感L0、第一电容器C0和整流器D相互连接形成一闭合的射频滤波整流回路,整流器D包括两个引脚AC、引脚V+和引脚V‑,第一电感L0、第一电容器C0分别通过两个引脚AC连接在整流器D上,第二电容器C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引脚V+和引脚V‑上,整流器D与第二电容器C1形成整流滤波回路;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形成的串联线路与第三电容器C2、第七电阻R7形成的串联线路均并联在第二电容器C1的两端,且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容器C2连接在第二电容器C1的正极方向上;所述第二电容器C1的正极端同时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一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五电容器C4的一端;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第二电容器C1的负极,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同时连接第一二极管D5的阳极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双向触发二极管DB3的一端,双向触发二极管DB3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双向触发二极管DB3给第一三极管Q1提供启动电流,触发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五电容器C4的另一端通过电子管TUBE一端的电极连接第六电容器C5的一端,第六电容器C5的另一端通过电子管TUBE另一端的电极连接第三磁环TK3,第三磁环TK3通过第二电感L1连接第一磁环TK1,第一磁环TK1连接第三电阻R3和双向触发二极管DB3之间的公共端;第五电容器C4起到隔直的作用,第二电感L1与第六电容器C5起到谐整的作用,给电子管TUBE提供足够的高频电压,点亮电子管TUBE后,第二电感L1起到镇流的作用,第一磁环TK1、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形成震荡电路,起到变频作用;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同时连接第二二极管D6的阳极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6的阴极同时连接第一磁环TK1与第二电感L1的公共连接端、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五电阻R5的公共连接端、第三电容器C2与第七电阻R7的公共连接端和第四电容器C3的一端,第四电容器C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的公共连接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通过第二磁环TK2连接第二电容器C1的负极端;第一电阻R1与第二电阻R2分压,对第四电容器C3充电,经过双向触发二极管DB3触发后,第四电容器C3两端电位相同;第一二极管D5与第二二极管D6分别降低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下降时间,快速关断,提高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的工作频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亮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亮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53588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