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转炉新炉役首炉出钢口堵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79078.8 | 申请日: | 2014-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796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光;郑毅;孙晓辉;王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周海斌,何朝旭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转炉新炉役首炉出钢口堵塞的方法,包括制作圆锥形构件,制作泥质填充体,套设粘土砖,插入吹氧管,将构件塞入出钢口,转炉吹炼作业后放出钢水。本发明方法不仅能在转炉新炉役首炉吹炼时防止钢渣堵塞出钢口,还能在首炉出钢时顺利出钢,同时无须进行烧氧处理,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能源。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转炉 新炉役首炉出钢口 堵塞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防止转炉新炉役首炉出钢口堵塞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将预定形状的钢片卷起使其两端相贴、并使钢片卷成圆锥形构件,该圆锥形构件中空且底面敞口,并且钢片两端的端线分别从圆锥形构件锥顶沿圆锥形构件侧壁延伸至圆锥形构件底面边缘;所述圆锥形构件底面圆直径大于出钢口内径,所述圆锥形构件的高度为出钢口长度的10-30%;第二步、将木屑与黄泥混匀后以水调和,得到具有黏性的泥团;将泥团填入圆锥形构件内并捣实,使泥团在圆锥形构件内形成圆锥形泥质填充体,同时保持钢片两端相贴;所述圆锥形泥质填充体的底面与圆锥形构件底面之间留有预定距离;第三步、在圆锥形构件靠近其锥顶处套设圆环形的粘土砖,所述粘土砖的内径为出钢口内径的20-25%、且外径为出钢口内径的70-80%;所述粘土砖平行于圆锥形构件的底面;第四步、将吹氧管插入圆锥形泥质填充体的正中心,并在吹氧管露出圆锥形泥质填充体的部分作标记,使该标记与粘土砖所处平面的垂直距离为出钢口长度;第五步、先将转炉摇至-50°~-35°,再将插有吹氧管的圆锥形构件塞入出钢口内,圆锥形构件的锥顶朝向出钢口内;塞入过程中,在出钢口内壁的限位作用下钢片两端重合面积增大,使钢片产生回弹张力并将圆锥形构件底面边缘抵在出钢口内壁上,以此固定圆锥形构件;当吹氧管的标记与出钢口外口边缘平齐时,停止塞入,并拔出吹氧管,此时粘土砖与出钢口里口边缘平齐,且粘土砖外边缘与出钢口之间留有缝隙;第六步、将转炉回至零位,进行兑铁、加废钢及吹炼作业;在吹炼作业过程中,圆锥形泥质填充体中的木屑燃烧且黄泥烧结,使圆锥形泥质填充体中形成多个贯通孔隙;吹炼作业结束后执行出钢操作,钢水经以下四种途径流出:途径一、钢水经吹氧管拔出后在圆锥形泥质填充体中留下的通道内流出;途径二、钢水经圆锥形泥质填充体内的贯通孔隙流出;途经三、钢水经粘土砖与出钢口之间的缝隙流出;途经四、粘土砖在钢水静压力下向出钢口外移动、并带动圆锥形构件从出钢口中脱落掉出,使出钢口畅通,钢水直接经出钢口流出;方法结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7907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