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PM2.5中铅离子浓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1361.5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0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可鑫;金根娣;胡效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G01N27/38;G01N27/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任利国 |
地址: | 225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定PM2.5中铅离子浓度的方法,先向玻碳电极表面滴修饰液并烘烤,将玻碳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共同插入甘氨酸与硝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反复扫描使玻碳电极表面包覆聚甘氨酸-多壁碳纳米管/萘酚/环氧磷酸脂薄膜,然后将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插入含铅离子的底液中,电化学工作站给出伏安曲线汇总图,从汇总图上读出各铅离子浓度出现的电流峰值,然后绘制铅离子浓度与电流峰关系图,得出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公式,将PM2.5样品的圆形滤纸点燃烧成灰后,在HNO3底液中溶解,将上述修饰电极作为工作电极插入待测底液中,电化学工作站给出伏安曲线图,读出铅离子出现的电流峰值,通过公式计算出铅离子浓度。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pm2 离子 浓度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测定PM2.5中铅离子浓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如下步骤:⑴在抛光布上用Al2O3粉末将玻碳电极打磨干净后,浸入盛有丙酮的烧杯中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清洗20分钟,所述玻碳电极的电极外套直径为6mm, 电极长度为60mm,玻碳电极的铜接线柱长度为20mm;然后将所述玻碳电极放置在超纯水中超声清洗5min进行初步清洗,接着在0.1mol/L稀盐酸中超声清洗20 min,再在无水乙醇中超声清洗5 min进行二次清洗;⑵将上述玻碳电极用吹风机吹干,待乙醇和丙酮完全挥发后放置在干燥器中备用;⑶从干燥器中取出所述玻碳电极并固定在泡沫板上,用移液枪向玻碳电极表面滴3 µ L修饰液;⑷将滴好修饰液的玻碳电极置于100W红外灯下烘烤60分钟,使修饰液挥发完毕;⑸将6ml的5×10‑4mol/L甘氨酸溶液和9ml的0.1mol/L硝酸钠溶液进行混合,将步骤⑷处理好的玻碳电极作为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电极,铂电极作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三电极共同插入甘氨酸与硝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进行反复扫描使玻碳电极表面包覆5~10nm致密的聚甘氨酸‑多壁碳纳米管/萘酚/环氧磷酸脂薄膜,从而得到制得聚甘氨酸‑多壁碳纳米管/萘酚/环氧磷酸脂修饰电极;⑹将聚甘氨酸‑多壁碳纳米管/萘酚/环氧磷酸脂修饰电极用超纯水清洗2~3次,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40℃下干燥20分钟,再将制得的聚甘氨酸‑多壁碳纳米管/萘酚/环氧磷酸脂修饰电极置于培养皿中并放在干燥器中保存;⑺准备多份含铅离子的底液,所述底液中HNO3的浓度均为0.1mol/L,铅离子的浓度为5.0×10−9mol/L至1.0×10−5mol/L;将上述聚甘氨酸‑多壁碳纳米管/萘酚/环氧磷酸脂修饰电极作为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电极,铂电极作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将三电极共同插入含铅离子为5.0×10−9mol/L的底液中,电化学工作站给出伏安曲线图;然后取出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并用电吹风吹干后进行下一个更高浓度铅离子的测定,如此反复直至测定的铅离子浓度为1.0×10−5mol/L;电化学工作站给出伏安曲线汇总图;⑻从上述伏安曲线汇总图上,读出各铅离子浓度下电势在‑0.6V~‑0.5V之间出现的电流峰值,以电流峰值为纵坐标,以铅离子浓度值为横坐标,绘制铅离子浓度与电流峰关系图,从图中得出电流峰Y与铅离子浓度X之间的线性关系公式:Y=7.31776×10‑6+0.26398X;⑼通过PM2.5采样器进行空气采集得到PM2.5样品,将PM2.5样品的圆形滤纸点燃烧成灰后,在10ml浓度为0.1 mol /L的HNO3底液中浸泡48 h并且超声振荡;⑽将上述聚甘氨酸‑多壁碳纳米管/萘酚/环氧磷酸脂修饰电极作为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电极,铂电极作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三电极共同插入步骤⑼的含铅离子底液中,电化学工作站给出伏安曲线图,读出电势在‑0.6V~‑0.5V之间出现的电流峰值Y1,通过公式Y=7.31776×10‑6+0.26398X计算出铅离子浓度X1。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5136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