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蜇养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69904.9 | 申请日: | 2014-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6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满;张杨;梁祥利;刘琪军;杨东喜;张玉冬;赵勇;张福生;杨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每日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2401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蜇养殖方法,将海蛰与菲律宾蛤仔、缢蛏、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虾虎鱼混养,对养殖种类与密度的放养体系、种类与数量搭配的投喂体系及“肥水、保水、调水”水质调控体系等生态养殖技术进行控制,使海蛰和搭养种类生长快、产量和经济效益高。本养殖方法可使海蛰产量稳定在200-400公斤/亩,菲律宾蛤仔和缢蛏200-300公斤/亩、中国对虾或斑节对虾10-30公斤/亩和虾虎鱼20-30公斤/亩。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蜇 养殖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海蜇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放养体系、投喂体系及水质调控体系如下:(1)放养体系5月上旬放入壳长4‑6mm,绿豆或黄豆粒大小,9000‑10000粒/斤的菲律宾蛤仔或/和缢蛏,或每斤2000粒的竹蛏;5月下旬或6月上旬,放养直径2‑5cm海蛰,每亩90‑95只,投喂糠虾和配合饲料浆;每年放养2‑3批;6月每亩放体长0.8‑1.2cm斑节对虾或中国对虾2400‑3000尾;注水时带入虾虎鱼;水温变化在9‑29℃之间,溶解氧含量在4mg/L以上,pH变化在7.9‑8.3之间,氨氮2.4‑2.9mg/L,亚硝酸盐0.005‑0.125mg/L;(2)投喂体系海蛰放养后2‑3天后就开始投喂,由于海蛰个体较小,摄食器官尚不够强健,主要投喂个体较小、蛋白含量高的糠虾、毛虾等小型甲壳动物,填加粉状海参专用配合饲料,尽量保留池塘中生成的活饵料,每天每亩2‑4公斤糠虾或毛虾;养殖中期,随着海蛰个体生长,摄食器官发育逐渐完善、强健,水温不断升高,摄食量增大,投喂搅碎的冰冻小杂鱼,补充海参专用配合饲料和大豆粉,每天每亩10‑20公斤,水过肥而pH值日升高0.8以上时,每亩日投喂3‑4公斤大豆粉或大豆碎粒磨成的浆;养殖后期,捕出前海蛰个体达出池规格,水温高,摄食量增大,绝对增长量最大,投喂搅碎的冰冻小杂鱼,补充海蛰专用配合饲料和大豆粉,每天每亩20‑30公斤,每天每亩投喂海蛰专用配合饲料3‑5公斤,每亩日投喂3‑4公斤大豆粉或大豆碎粒磨成的浆;(3)水质调控体系①开春净水秋末将池底耙晒后,将20cm厚底泥中的大量浮游动物和糠虾等甲壳动物的休眠卵或冬卵翻到表面,海蛰与菲律宾蛤仔等混养池塘秋末必须排干后冻晒,4月耙平作床,4月下旬注水时,在注水口用80目筛绢过滤,同时加入漂白粉消毒,用量为每亩10‑20公斤;②进水后肥水4月上旬在池边挖坑,填入鸡粪,用塑料布遮盖、发酵20天以上,注水40‑60cm,泼洒发酵鸡粪做底肥,每亩400‑600公斤,视水色和透明度,追施尿素等化肥或肥水类生物制剂,水色由绿色转为红褐色,再变为灰白色,可见许多大型糠虾和浮游动物,若半月后还未见糠虾和浮游动物(鱼虫),或虽见,但数量较少,可引种糠虾;③放养初期保肥水防清水海蛰入池后第2、3天就要投喂糠虾等人工饵料:随着海蛰的摄食和生长,池塘中饵料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逐渐减少,水质会逐渐变清,应及时肥水培养饵料动物,每天每亩视水质肥度(透明度)施发酵鸡粪40‑80公斤,补充尿素等氮肥2‑3公斤;④养殖中、后期调水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池塘中承接了大量多种物质,池中有机负载增大,影响养殖中、后期水质稳定的因素增加,预测水质变化趋势和调控难度增大,此时,在肥水为中心的前提下,在调控水质中注意处理下列情况:水突然变清:若是正常天气下,可能是饵料动物大量为海蛰摄食所致;若遇雨天等因素,可能是饵料动物大量死亡或沉入水底所致;晴天后应加大冰冻小杂鱼的投喂量,投喂量增加20%‑40%,并投放微生态制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每日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每日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69904.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