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筒结构的多段立式大温差吸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32395.2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9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谢晓云;江亿;朱超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15/02 | 分类号: | F25B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吸收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筒结构的多段立式大温差吸收机。该吸收机由具有独立腔体的发生器和具有独立腔体的冷凝器组成双筒结构的大温差发生-冷凝单元,由具有独立腔体的蒸发器和具有独立腔体的吸收器组成双筒结构的大温差蒸发-吸收单元;大温差发生-冷凝单元在上、大温差蒸发-吸收单元在下,形成立式结构;溶液罐设置在吸收器的下部,冷剂水罐设置在蒸发器的下部;发生器和冷凝器由上到下分别分为n段,相应段之间通过挡液箱相连,吸收器和蒸发器由上到下分别分为m段,相应段之间通过挡液箱相连。本发明所述吸收机在实现大温差换热的同时使得加工制作更为便捷,结构更加简单;采用圆筒结构,可进一步减少破坏真空的几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筒 结构 立式 温差 吸收 | ||
【主权项】:
一种双筒结构的多段立式大温差吸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机由具有独立腔体的发生器(1)和具有独立腔体的冷凝器(2)组成双筒结构的大温差发生‑冷凝单元(3),由具有独立腔体的蒸发器(5)和具有独立腔体的吸收器(4)组成双筒结构的大温差蒸发‑吸收单元(6);所述大温差发生‑冷凝单元(3)在上、大温差蒸发‑吸收单元(6)在下,形成立式结构;溶液罐(7)设置在吸收器(4)的下部,冷剂水罐(8)设置在蒸发器(5)的下部;所述发生器(1)由上到下分为G1、G2至Gn共n段,每段内上部为布液槽(9),下部有内热盘管(10),上部和下部之间连接有连通管(17),以保持压力相等;发生器(1)上下相邻两段之间连接有用于隔压的U型管(11);所述冷凝器(2)由上到下分为C1、C2至Cn共n段,各段内分别设置冷凝盘管(12);冷凝器(2)上下相邻两段之间连接有用于隔压的U型管(11);发生器(1)的第Gi段和冷凝器(2)的第Ci段之间设置有用于挡液的挡液箱(13),其中,1≤i≤n;所述吸收器(4)由上到下分为A1、A2至Am共m段,每段内上部为布液槽(9),下部有内冷盘管(14),上部和下部之间连接有连通管(17),以保持压力相等;吸收器(4)上下相邻两段之间连接有用于隔压的U型管(11);所述蒸发器(5)由上到下分为E1、E2至Em共m段,每段内上部为布液槽(9),下部有内热盘管(10),上部和下部之间连接有连通管(17),以保持压力相等;蒸发器(5)上下相邻两段之间连接有用于隔压的U型管(11);吸收器(4)的第Aj段和蒸发器(5)的第Ej段之间设置有用于挡液的挡液箱(13),其中,1≤j≤m;所述溶液罐(7)的底部通过管道依次与溶液泵(15)、溶液‑溶液换热器(16)串联后接入发生器(1)的G1段的布液槽(9);发生器(1)的Gn段的底部通过管道依次与一根U型管、溶液‑溶液换热器(16)串联后接入吸收器(4)的A1段的布液槽(9);冷凝器(2)的Cn段的底部通过一个U型管与蒸发器(5)的E1段的布液槽(9)连接;冷剂水罐(8)的底部通过管道和冷剂水泵(18)与蒸发器(5)的E1段的布液槽(9)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3239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