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轮式多栖车减阻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32120.9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9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高峰;高宏志;徐国艳;丁能根;孙宗凯;解晓琳;王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5/00 | 分类号: | B60F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32 | 代理人: | 王顺荣;唐爱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轮式多栖车减阻机构,它包括车体、车轮、前、后减阻挡板、前、后滑轨、前、后滚轮、前、后挡板把手及后挡板进水槽;前、后滑轨装配在车体两侧,前、后减阻挡板通过在两侧上部内侧装配的前、后滚轮与前、后滑轨配合,实现前后的移动;在车轮收起后,前、后减阻挡板通过前、后滚轮以及前、后滑轨到达指定位置将车轮包裹在内,起到减阻作用;后挡板进水槽设置在后减阻挡板上。本发明是在多栖车车体前后车轮收起后在两端处各加装一套类似推拉门式的减阻装置,解决由于多栖车在水中行驶阻力过大而导致的多栖车在设计和使用时无法同时满足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轮式 多栖车减阻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轮式多栖车减阻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车体、车轮、前、后减阻挡板、前、后滑轨、前、后滚轮、前、后挡板把手及后挡板进水槽;前、后滑轨装配在车体两侧,前、后减阻挡板通过在两侧上部内侧装配的前、后滚轮与前、后滑轨配合,实现前后的移动;在车轮收起后,前、后减阻挡板通过前、后滚轮以及前、后滑轨到达指定位置将车轮包裹在内,起到减阻作用;后挡板进水槽设置在后减阻挡板上;该车体是多栖车体结构,车体前部为流线形,车体前部上表面弧度较小,以减小其迎风阻力,并形成较好的流场;驾驶员前方装有挡风玻璃,防止水花溅入,影响驾驶员视野;车体前部下方弧度较大,为的是在滩涂或水面中行驶时能使车头翘起,减小其行进时的阻力;车体后部在下端有一斜面,同时凹进去一个壳体大小将喷水推进装置包裹在内;车体作为骨架支撑驾驶室、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各部分部件;该车轮是能够适应滩涂路面的高花纹轮胎,其结构包括轮胎、轮毂、轮盘,轮胎固定在轮毂上,半轴通过螺栓和垫圈固定在轮盘上,轮盘通过固定螺栓和垫圈固定在轮毂上;在路面行驶时支撑并驱动整车前进,水中行驶时收起以减小阻力;该前、后减阻挡板是借鉴推拉门的结构原理,整体是U字形结构,两端通过滚轮和滑轨与车体相连,在滩涂行驶和水中行驶时,车轮收起时前、后减阻挡板通过滑轨滑至车轮下方,将车轮包裹在内以减小行驶阻力;该前、后滑轨是作为前、后减阻挡板与车体的连接装置及前、后减阻挡板的运动轨道,前、后导轨的两端有弧形阶梯,目的是在前、后减阻挡板到达工作位置时能够被限位固定;该前、后滚轮是前、后减阻挡板与滑轨连接件,工作时在滑轨槽内滚动,从而带动前、后减阻挡板到达工作位置;该前、后挡板把手是固定在前、后减阻挡板上的操纵装置,在前、后减阻挡板需要运动时通过操纵前、后挡板把手实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3212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遮阳卷帘的汽车雨眉
- 下一篇:一种万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