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TE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14094.7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5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巍;颜志凌;李姮;段炼;王婵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H04L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严彦 |
地址: | 43007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LTE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在下行载波聚合场景中,主载波的MAC层记载该终端的上下文配置信息以及该终端在主辅各成员载波的调度信息,选择辅载波,主载波和选择的各辅载波均作为成员载波,完成所需总的无线资源需求的统计,主载波的MAC层与各辅载波的MAC层完成下行无线资源的协商,主载波的MAC层中主载波调度实体根据资源协商结果,将当前总的无线资源需求通过预设算法分布到主辅各成员载波上;在上行载波聚合场景中,实现过程类似,当有上行数据到达后,各成员载波的物理层将各上行数据分流解调完成后,将上行业务数据存放在各成员载波的上行数据接收模块的缓冲区中,随后统一由主载波完成各成员载波上行数据的聚合,并依次递交给RLC层,PDCP层进行上行数据的处理。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te 系统 载波 聚合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LTE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行载波聚合场景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网络侧的接入设备设定用户终端初次接入的小区为载波聚合的主载波,主载波的MAC层记载该终端的上下文配置信息以及该终端在主辅各成员载波的调度信息,然后根据终端上报邻区无线信道测量质量选择一个或多个为该终端提供服务的辅载波,主载波和选择的各辅载波均作为成员载波;步骤A2,基于步骤A1选择的辅载波,主载波的MAC层根据下行业务数据量和主辅各成员载波信道质量及调制解调参数完成所需总的无线资源需求的统计;步骤A3,主载波的MAC层与各辅载波的MAC层完成下行无线资源的协商;步骤A4,主载波的MAC层中主载波调度实体根据步骤A3所得资源协商结果,将步骤A2所得当前总的无线资源需求通过预设算法分布到主辅各成员载波上,生成主辅各成员载波的控制面的调度结果以及用户终端上行反馈的解调消息,将生成的调度结果存放在物理层接收单元缓冲区中,同时通知主载波组包模块,组织各主辅载波的下行数据包,将下行数据填写到各成员载波的物理层接收单元缓冲区中,所述下行数据包括下行控制数据和下行用户数据,最后由各成员载波实体的物理层发送单元完成下行控制数据和下行用户数据的空口发送;步骤A5,当有上行反馈到达后,主载波的物理层根据步骤A4中生成的上行反馈的解调消息解析出终端上报的反馈信息,主载波反馈处理模块根据终端上报的反馈信息,决定数据是否重传以及在哪些成员载波上重传; 在上行载波聚合场景中,步骤B1,网络侧的接入设备设定用户终端初次接入的小区为载波聚合的主载波,主载波的MAC层记载该终端的上下文配置信息以及该终端在主辅各成员载波的调度信息,然后根据终端上报邻区无线信道测量质量选择一个或多个为该终端提供服务的辅载波,主载波和选择的各辅载波均作为成员载波;步骤B2,基于步骤B1选择的辅载波,主载波根据上行业务数据量和各辅载波信道质量及调制解调参数完成所需总的无线资源需求的统计;步骤B3,主载波的MAC层与各辅载波的MAC层完成上行无线资源的协商;步骤B4,主载波的MAC层中主载波调度实体根据资源协商结果,将当前总的无线资源需求通过预设算法分布到主辅各成员载波上,生成主辅各成员载波的控制面的调度结果和上行数据解调信息,并将生成的调度结果存放在各成员载波的物理层接收单元缓冲区中;步骤B5,当有上行数据到达后,各成员载波的物理层根据步骤B4生成的上行数据的解调信息,将各上行数据分流解调完成后,将上行业务数据存放在各成员载波的上行数据接收模块的缓冲区中,随后统一由主载波的上行数据接收模块,完成各成员载波上行数据的聚合,并依次递交给RLC层,PDCP层进行上行数据的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未经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1409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设备与安全载体之间通信连接的建立
- 下一篇:网络中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