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辅助悬浮支承的超导磁悬浮支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2851.4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98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华;王秋良;戴银明;胡新宁;崔春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C32/04 | 分类号: | F16C3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静电辅助悬浮支承的超导磁悬浮支承装置,其六个支承模块(10)对称分布在以转子腔(8)中心为原点的正交坐标系坐标轴上。支承模块(10)的超导线圈(11)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经过超导整形块(12)与超导转子(9)之间的间隙,处于超导态的超导转子(9)受到超导整形块(12)与超导转子(9)之间间隙磁场产生的磁斥力。通过对支承模块(10)中的支承电极(14)施加高电压可在支承电极(14)和超导转子(9)之间产生静电场。超导转子(9)受到静电场产生的引力。超导转子(9)受到的悬浮力为超导线圈(11)产生的磁斥力和支承电极(14)产生的静电引力的合力。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辅助 悬浮 支承 超导 磁悬浮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静电辅助悬浮支承的超导磁悬浮支承装置,包括制冷机(1)、一级冷头(2)、二级冷头(3)、低温容器(4)、冷屏(5)、液氦容器(6)、安装盖(7)、转子腔(8)、超导转子(9),以及支承模块(10);低温容器(4)的上端盖上面安装有制冷机(1),低温容器(4)的上端盖下面有安装孔,安装孔上装有拉杆;拉杆的下端固定在冷屏(5)的上端面,冷屏(5)的上端面与制冷机(1)的一级冷头(2)紧固在一起;制冷机(1)的一级冷头(2)用来冷却冷屏(5);冷屏(5)上端面的下部安装有拉杆,拉杆的下端固定在液氦容器(6)的上端盖上;液氦容器(6)的上端面与制冷机(1)的二级冷头(3)紧固在一起,安装盖(7)通过螺栓紧固在液氦容器(6)的上端盖上,安装盖(7)的下端面与支承模块(10)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六个支承模块(10)结构相同,通过螺栓安装在转子腔(8)上,对称分布在以转子腔(8)中心为原点的正交坐标系的坐标轴上;超导转子(9)位于转子腔(8)内;超导转子(9)为低温超导材料制作的表面闭合的空心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模块(10)包括超导线圈(11)、超导整形块(12)、超导环(13)、支承电极(14)、高压线柱(15),以及支承基座(16);所述的超导环(13)为无缝管状结构;超导整形块(12)为超导环(13)所包围,与超导环(13)同轴;超导整形块(12)是旋转对称结构并有中孔,超导整形块(12)的壁在轴向方向有一道人为加工的裂痕;所述超导线圈(11)位于超导整形块(12)的下面,超导线圈(11)励磁后所产生的磁场经超导线圈(11)中孔至超导整形块(12)的中孔,然后进入超导整形块(12)和超导转子(9)之间的支承间隙,然后从超导整形块(12)和超导环(13)之间的间隙经超导线圈(11)的下方返回至超导线圈(11)的中孔,形成闭合磁路;所述支承电极(14)是在超导整形块(12)和支承基座(16)所形成的凹球面上喷涂金属层形成的;支承电极(14)的几何中心与高压线柱(15)电气连接,高压线柱(15)向支承电极(14)施加高电压;所述的超导环(13)、超导整形块(12)、超导线圈(11)、支承电极(14)和高压线柱(15)均安装在圆柱形的支承基座(16)上;支承电极(14)、高压线柱(15)和超导整形块(12)与支承基座(16)之间高压绝缘;液氦容器(6)内充满液氦,超导转子(9)、超导环(13)、超导整形块(12)和超导线圈(11)置于液氦容器内,浸泡于液氦中,均处在超导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42851.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