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电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2791.8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1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31 |
发明(设计)人: | 刁心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亳州易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30 | 分类号: | B60M1/30;B60L9/00;G08G1/00;B60L5/38;B60L5/00 |
代理公司: | 34138 芜湖思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涛 |
地址: | 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给出一种受电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受电稳定性,受电效率方面存在的缺点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受电方法包括:搭载步骤,受电器单元在位于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或受电器承载体上建立搭载状态;搭触步骤,在搭载状态下,受电器单元包含的受电刷与位于供电侧的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之间建立搭触状态;或者,将受电器单元包含的受电线圈与位于供电侧的供电线圈间的间距调整到小于第一耦合距离值。本发明给出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实现馈电线与受电刷间的稳定接触,可以保障供电线圈与受电线圈间的耦合距离的稳定,可以利用车辆在道路交通信号灯为红灯期间从随路供电网受电,可以实现稳定受电,提高馈电效率,具有实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1.一种受电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搭载步骤,受电器单元在位于供电侧的受电器承载轨或受电器承载体上建立搭载状态;/n搭触步骤,在搭载状态下,受电器单元包含的受电刷与位于供电侧的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之间建立搭触状态;其中,/n所述搭载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种搭载方式:/n单侧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于布设在馈电槽口一侧的承载轨即可以保持搭载状态;/n双侧合作搭载,受电器需要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的共同支撑才可以保持搭载状态;/n双侧双重独立搭载,受电器借助布设在馈电槽口两侧的承载轨上同时实施单侧独立搭载;/n所述搭载状态,在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n所述受电器与所述受电器承载轨之间存在物理接触;/n所述受电器的移动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走向的限制;以及/n所述受电器的晃动幅度和/或摆动幅度受所述受电器承载轨的限制;/n所述以遮蔽方式布设的馈电导流条,包括:/n布设在馈电槽槽腔内或者布设在馈电槽槽口唇部的一个或者多个馈电导流条单元,所述馈电导流条单元的布设位置受到馈电槽槽体上侧面和/或馈电槽槽口唇部的遮挡;/n所述搭触状态,所述受电器包含的受电刷与所述馈电导流条之间存在导电性物理接触;/n其中,/n所述搭载步骤还包括:/n使用车辆与馈电槽口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与受电器承载轨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以及与受电器承载体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将车载第一受电器单元或第二受电器单元移动到预搭载位置;或者,/n判断车辆与所述馈电槽口、受电器承载轨以及受电器承载体中的任一项的走向是否一致;在走向一致的情况下,使用车辆与馈电槽口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与受电器承载轨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以及与受电器承载体间的相对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种信息,将车载第一受电器单元或第二受电器单元移动到预搭载位置;/n其中,/n在实施将车载第一受电器单元或第二受电器单元移动到预搭载位置的操作之前,进行如下至少一种判断:/n判断馈电槽口、受电器承载轨以及受电器承载体间中的任一项的当前所在位置是否在车载第一受电器单元的伸展范围内,若是,则使用车载第一受电器单元执行搭载操作,否则,不使用车载第一受电器单元执行搭载操作;或,/n判断馈电槽口、受电器承载轨以及受电器承载体间中的任一项的当前所在位置是否在车载第二受电器单元的伸展范围内,若是,则使用车载第二受电器单元执行搭载操作,否则,不使用车载第二受电器单元执行搭载操作;/n所述搭触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包括如下任一种:/n搭触方式一,/n操作形状为固定的“L”形受电刷实现搭触,包括如下步骤:/n推出步骤,将“L”形受电刷沿“L”形包含的“I”形所在直线的第一延伸方向推出受电器腔体;/n转动步骤,以“L”形受电模块包含的“I”形所在直线为轴线转动90度,使得“L”形受电模块包含的“_”形受电刷的长度方向相应地转动90度,并且,“L”形受电模块包含的“_”形受电刷的长度方向与馈电导流条所在直线方向相垂直;/n回拉步骤,将“L”形受电模块沿“L”包含的“I”形所在直线的第二延伸方向回拉一个距离,使得“L”形受电模块包含的“_”形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之间实现搭触;/n搭触方式二,/n操作形状可在“|”形与“L”形之间变换的受电刷与馈电部件构成的受电组件实现受电刷搭触,包括如下步骤:/n推出步骤,将复位状态下的形状为“|”形的受电组件沿“|”形所在直线的第一延伸方向推出受电器腔体;其中,在复位形状下为“|”形的受电组件包含的受电刷可以在受电刷转动关节处折到其受电面与“|”形所在直线相垂直的位置,在此位置下,具有“_”形的受电刷与“|”形受电组件包含的馈电部件构成“L”形受电部件;/n转动步骤,以与馈电导流条所在直线相平行的直线为转动轴线,将“|”形受电组件包含的受电刷在受电刷转动关节处转动90度,使得受电刷的受电接触面所在平面与“|”形所在直线垂直,此时,受电刷与馈电部件构成的受电组件沿馈电导流条所在直线方向的投影为“L”形,其包含的“_”形受电刷的长度方向与馈电导流条所在直线方向相垂直;/n回拉步骤,将转动成“L”形的受电刷与馈电部件构成的受电组件沿“L”形包含的“I”形所在直线,也就是转动步骤前的“|”形所在直线,回拉一个距离,使得通过转动形成的“L”形受电组件包含的“_”形受电刷与馈电导流条之间实现搭触。/n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亳州易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亳州易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32791.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