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17565.2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9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肖雄飞;周健;宋梅远;王国庆;张银;吉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6F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57015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所述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地震、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为基础,分析、明确不整合面结构特征;(2)设计地质模型,正演模拟地震响应,沿层提取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对地震识别的地层超剥线进行刻画;(3)选择能反映地层超剥概念的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明确影响误差距离的主要因素;(4)建立地层超剥情况下误差距离公式;(5)结合根据地震属性识别的地层超剥线和误差距离,描述地层隐蔽圈闭边界。本发明可精确描述地震识别超剥线的位置,利用多模型正演模拟建立的外推公式,定量识别隐蔽圈闭的边界,有利于精确确定油气聚集边界,有效降低石油勘探风险。 | ||
搜索关键词: | 复杂 盆缘超剥带 隐蔽 圈闭 边界 识别 方法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利用三维地震资料恢复古地貌特征,构建地层样式,结合模型正演,分析不整合面的地震相特征,明确不整合面结构特征;(2)设计反映地层超覆和剥蚀概念的地质模型,正演模拟相应的地震响应,通过沿不整合面上下开时窗,对三维地震资料,沿不整合面提取对地层结构和砂体厚度变化反映敏感的瞬时相位地震属性,一次对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超覆和剥蚀线进行初步识别;(3)选择步骤(2)中建立的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地层超覆和剥蚀概念的地质模型,分别进行二维地震正演模拟,对影响地震识别超剥点与实际地层超剥点之间误差距离的多个因素,针对超覆和剥蚀两种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明确影响误差距离的主要因素为:超剥地层倾角、超剥地层与不整合面之间的夹角、地层速度和地震频率;(4)将步骤(3)所选反映地层超剥概念的地质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结合影响地震识别超剥点与实际地层超剥点之间的误差距离影响因素,建立地层超剥情况下误差距离公式:
,式中,X为误差距离,v为地层平均速度,
为超剥地层与不整合面的夹角,
为超剥地层倾角,f为地震频率;(5)结合步骤(2)中根据地震属性识别的地层超剥线和步骤(4)所得的地震识别超剥点与实际地层超剥点之间的误差距离X,描述出地层隐蔽圈闭边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1756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