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突发背景流环境下单端可用带宽的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15979.1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3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兵;周逸秋;钱红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1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突发背景流环境下单端可用带宽的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构造带有负载包、定位包和测量包的探测包列,结合TTL值的设置和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的应用,获得测量包在瓶颈链路前后微秒级的时间分布,并周期性地跟踪瓶颈链路位置的变化。在测量过程中过滤探测包在非同一路径上的时间分布,同时加入丢包率等误差因子,提高测量精度。本发明可应用于多跳网络环境下的端到端的可用带宽的测量,与现有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新颖的探测包列实现单端可用带宽测量,在分析了突发背景流的基础上有效地解决了在测量可用带宽过程中精度不高,负载过大和测量时间较长的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突发 背景 环境 下单端 可用 带宽 测量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突发背景流环境下单端可用带宽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端到端路径的跳数H,进而确定探测包列中定位包的个数;步骤二:初始化瓶颈链路的位置O及容量C;步骤三:设置探测包列中负载包和定位包的TTL值;步骤四:源节点以速率Ru向目的节点发送探测包列,获得探测包列中测量包在瓶颈链路前、后的时间间隔并对其进行过滤;步骤五:利用探测包列中的定位包得到时间序列,跟踪判断瓶颈链路位置是否变化,具体步骤如下:当探测包列每经过一个中间节点时,一个定位包被丢弃,中间节点向源节点返回ICMP超时报文,源节点每收到一个ICMP超时报文记录当前的CPU频率,通过QueryPerformanceFrequency()函数将两个包的时间间隔转换为微秒级的时间,当探测包列抵达目的节点时得到一个时间序列RTT(rttA1,rttB1.....rttAm,rttBm),所述时间序列满足条件:Max(rttBi‑rttAi)‑(rttB(i‑1)‑rttA(i‑1)),i∈[1,m];其中,i处为瓶颈链路的位置,将其与步骤二中得到的位置O相比较,当位置发生变化时,转向步骤二,重新测得O和C;当位置未发生变化时,进入步骤六;步骤六:分别计算探测过程中的丢包率和可用带宽;步骤七:更新探测包列的时间间隔,准备下一次测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1597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