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缝纫机铜连杆的机械化自动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83347.1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7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发明(设计)人: | 武建伟;许方富;金伟丰;舒勤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Q3/08;B23Q7/00;B23Q17/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25 | 代理人: | 佘琼群 |
地址: | 31805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缝纫机铜连杆的机械化自动加工装置,包括振动盘、工件正反面检测及翻转机构、工件排序及夹紧机构、工件转移及翻转机构、第一送料机构、第一钻孔攻螺纹机构、掉头翻转机构、第二送料机构、上下料机构、第二钻孔攻螺纹机构。本发明能够实现铜连杆加工的自动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缝纫机铜连杆的机械化自动加工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连杆 机械化 自动 加工 装置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缝纫机铜连杆的机械化自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盘(1)、工件正反面检测及翻转机构(2)、工件排序及夹紧机构(4)、工件转移及翻转机构(6)、第一送料机构(7)、第一钻孔攻螺纹机构(9)、掉头翻转机构(10)、第二送料机构(11)、上下料机构(12)、第二钻孔攻螺纹机构(13);振动盘(1)的出口连接第一直线器(3)的入口端,第一直线器(3)的出口端连接工件正反面检测及翻转机构(2)的入口;工件正反面检测及翻转机构(2)的出口连接第二直线器(5)的入口端,第二直线器(5)的出口端连接工件排序及夹紧机构(4)的入口;振动盘(1)将工件(100)经第一直线器(3)输送至工件正反面检测及翻转机构(2)内;工件正反面检测及翻转机构(2)对工件(100)进行正反面检测并将反面朝上的工件(100)翻转为正面朝上,然后将多个工件(100)沿线形排列在第二直线器(5)内;工件(100)经第二直线器(5)输送至工件排序及夹紧机构(4)内;工件排序及夹紧机构(4)将工件(100)两个一组排列于水平滑台(4‑7),并将两个工件(100)夹紧固定在水平滑台(4‑7)上;工件排序及夹紧机构(4)的水平滑台(4‑7)活动设置于滑动轨道上;滑动轨道的外侧设置有铣床(8);当水平滑台(4‑7)在伺服电机(4‑12)的驱动下沿滑动轨道移动至铣床(8)处时,铣床(8)能够通过其铣刀对水平滑台(4‑7)上的两个工件(100)的正面进行铣面;滑动轨道的另一侧设置有工件转移及翻转机构(6);当工件排序及夹紧机构(4)的水平滑台(4‑7)正对工件转移及翻转机构(6)的推料装置(6‑1)时,工件排序及夹紧机构(4)的出料气缸(4‑10)将经过铣面的一组工件(100)从水平滑台(4‑7)转移至工件转移及翻转机构(6)的推料装置(6‑1)上;然后推料气缸(6‑1‑1)将工件(100)从推料装置(6‑1)转移至第一旋转气缸(6‑3),第一旋转气缸(6‑3)的旋转头(6‑3‑1)夹持住工件(100),并将工件(100)从小头端(100‑2)朝前的水平状态旋转为小头端(100‑2)向下的垂直状态;工件转移及翻转机构(6)的第一旋转气缸(6‑3)的外侧设置有第一送料机构(7),第一送料机构(7)的前侧设置有第一钻孔攻螺纹机构(9);第一送料机构(7)从工件转移及翻转机构(6)的第一旋转气缸(6‑3)的旋转头(6‑3‑1)接收工件(100),并将工件(100)移送至第一钻孔攻螺纹机构(9)的工装气爪(9‑2);在第一钻孔攻螺纹机构(9)上对夹持于其工装气爪(9‑2)上的工件(100)依次进行点孔、钻孔、扩孔、攻螺纹操作,完成第一次钻孔攻螺纹;第一钻孔攻螺纹机构(9)的前侧设置有掉头翻转机构(10),掉头翻转机构(10)的掉头翻转机构气爪(10‑1)从第一钻孔攻螺纹机构(9)的工装气爪(9‑2)接收工件(100),并将工件(100)传递给第二旋转气缸(10‑8),第二旋转气缸(10‑8)对工件(100)进行掉头翻转;第二旋转气缸(10‑8)的上方设置有第二送料机构(11),第二送料机构(11)将工件(100)传递给上下料机构(12),上下料机构(12)将工件(100)移送至第二钻孔攻螺纹机构(13);在第二钻孔攻螺纹机构(13)上对夹持于其工装气爪上的工件(100)依次进行点孔、钻孔、扩孔、攻螺纹操作,完成第二次钻孔攻螺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未经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8334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软测量的喷氨格栅分区控制方法
- 下一篇:周壁可下翻式暖脚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