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芦笋密植矮化高产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244298.0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5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戴素英;曹岩坡;代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陈建民;董金国 |
地址: | 05005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芦笋密植矮化高产栽培方法,属于植物栽培领域,主要用于提高绿芦笋定植后2-5年产量。该方法是通过加大种植密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将传统栽培方法的行距1.4-1.5米缩短至0.8-1.0米,或者大小行种植(大行距1.5-1.6米,小行距40-5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亩2800-3000株;进行矮化整枝,母茎1.1-1.2米打顶防止倒伏,同时加大肥料用量,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提高种植效益。采用该方法栽培,可使绿芦笋定植后2-5年产量提高30%-50%。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芦笋 密植 矮化 高产 栽培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绿芦笋密植矮化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1)土壤整理:将预栽培芦笋的田块每亩均匀撒施有机肥3‑5吨、 N‑P‑K复合肥40‑50千克,全田深耕30‑40厘米,使生土、熟土、有机肥、化肥充分混匀;(2)任选下列方式之一进行种植栽培a 密植栽培:按0.8‑1.0米行距开沟定植,株距20‑25厘米,每亩2800‑3000株;b大小行种植:大行距1.5‑1.6米,小行距40‑50厘米,株距20‑25厘米,每亩2800‑3000株;(3)肥水管理:定植后1个月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之后每隔一个月每亩追施一次N‑P‑K复合肥20‑30千克;定植第二年后分三次施肥:春季采收前每亩施有机肥2‑3吨、N‑P‑K复合肥40‑50千克、硫酸钾8‑10千克,采笋结束后每亩追施N‑P‑K复合肥20‑30千克, 9月上旬每亩施有机肥2‑3吨、N‑P‑K复合肥40‑50千克;(4)采收:定植当年不采笋;第二年春季先留茎不采收,至6月上旬开始采收新抽发的嫩茎,采收50天,之后将母茎割掉,重新留茎;第三年及以后春季剃光头采笋50天,之后每株留3支母茎,再多出嫩茎二次采收,至8月上旬停采;(5)矮化整枝:所选留的母茎长至1.1‑1.2米打顶,以防止倒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244298.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