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食用油精炼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18758.5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1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吕刚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强生园油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02;C11B3/10;C11B3/12;A23D9/04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2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食用油精炼工艺方法,其步骤如下:第一次脱酸中和反应—加热水再次脱酸中和反应—只采用活性炭真空脱色—采用底部下排渣无残液袋式过滤机过滤—在脱臭反应釜中脱臭—专用循环系统降温,水池内安装有螺旋盘管,脱臭容器内的食用油用机械泵抽出至水池螺旋盘管,利用水池的水进行降温,然后在机械泵与容器内真空的共同作用下使物料回到脱臭容器内,一直循环至附合要求的温度为止。本发明中采用电加热系统加热。本发明能提高食用油的品质,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避免环境污染。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油 精炼 工艺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食用油精炼工艺方法,其步骤如下:(1)第一次脱酸中和反应:把食用油加入中和反应釜,采用电加热系统控制温度,当温度升至43‑48℃,首先按食用油重量加入1‰—3‰的磷酸量,搅拌20分钟;继续升温至80‑100℃,加入配好的食用碱溶液,搅拌50‑60 分钟;关闭搅拌,保持温度80‑100℃,静止沉淀4‑6小时,开底阀,排出底部沉淀;所述电加热系统的结构:在中和反应釜的壳体外围设有夹层,夹层内装有导热油,夹层内安装有电加热单元,电加热单元由多组电加热棒组成,每组电加热棒分别有单独的控制开关;中和反应釜的壳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单元由温控电柜控制;(2)加热水再次脱酸中和反应:把步骤(1)处理后的食用油通过管道加入另一个中和反应釜,采用电加热系统控制工作温度80‑100℃,边搅拌边加入热水,水温控制在80‑90℃,加水量约为食用油重的10‑13%,静止沉淀4‑6小时,排出水洗水;所述电加热系统的结构:在中和反应釜的壳体外围设有夹层,夹层内装有导热油,夹层内安装有电加热单元,电加热单元由多组电加热棒组成,每组电加热棒分别有单独的控制开关;中和反应釜的壳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单元由温控电柜控制;(3)活性炭真空脱色:把步骤(2)处理后的食用油通过管道加入真空脱色釜,开启真空泵,待真空残压达到‑0.08Mpa时,使食用油温升至80‑105℃,脱水20‑30分钟;把食用油温度控制在90‑120℃,只加入食用油重量1%的活性炭进行真空脱色;温度是采用电加热系统控制;所述电加热系统的结构:在真空脱色釜的壳体外围设有夹层,夹层内装有导热油,夹层内安装有电加热单元,电加热单元由多组电加热棒组成,每组电加热棒分别有单独的控制开关;真空脱色釜的壳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单元由温控电柜控制;(4)过滤:通过管道把真空脱色后的食用油加入底部下排渣无残液常温袋式过滤机过滤;所述底部下排渣无残液常温袋式过滤机,由海宁圣华过滤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公司地址: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新联路22号,中国专利号:ZL 200920123293.7;(5)、在脱臭反应釜中脱臭:过滤后的食用油通过管道加入脱臭反应釜中进行脱臭,采用脱臭锅脱臭,压力为0‑300pa,通过电加热系统保证工作温度为230‑260℃,蒸干水分,脱去气味,即可; 所述电加热系统的结构:在脱臭反应釜的壳体外围设有夹层,夹层内装有导热油,夹层内安装有电加热单元,电加热单元由多组电加热棒组成,每组电加热棒分别有单独的控制开关;脱臭反应釜的壳体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单元由温控电柜控制;(6)专用降温系统降温:专用降温系统的结构:水池内安装有螺旋盘管,螺旋盘管的一端与机械泵连接,螺旋盘管的另一端从水池中引出;在脱臭反应釜的底部设有输出阀门,在脱臭反应釜的上部设有输入阀门,机械泵与输出阀门连接,螺旋盘管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到输入阀门;脱臭后,脱臭反应釜内的食用油用机械泵抽出至水池螺旋盘管,利用水池的水进行降温,然后在机械泵与脱臭反应釜内真空的共同作用下使物料回到脱臭反应釜内,一直循环至附合要求的温度为止。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强生园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北强生园油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11875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