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模用跳频通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4410.6 | 申请日: | 2014-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6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程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飞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3 | 分类号: | H04B1/713;H04B1/715;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徐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模用跳频通讯方法,将通讯点区分为静态通讯点与动态通讯点,并且通过将两类通讯点相结合,构成了具有较强的中断重连功能、抗干扰性能的跳频表;通过静态通讯点做到有效迅速的同步,又利用动态通讯点避开的环境的电磁干扰,这样可以减少航模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失控的情况。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模 用跳频 通讯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航模用跳频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RF跳频通讯点的选择:将RF通讯点分两类,第一类是静态通讯点(P11~P1m),该类通讯点由设备ID中的若干个功能字节或功能位确定,这些静态通讯点均匀分布于所用ISM全频段中,以增加获得同步时的抗干扰能力和减少获得同步所需的时间;第二类RF通讯点是动态通讯点(P21~P2n),发射机开机时在当前电磁环境中做所用ISM全频段RSSI扫描,挑选其中符合要求且质量最优的频点作为动态通讯点,该类跳频点在每次开机时都会不同,增强了设备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并且提高了信道空间的利用率;两类通讯点的个数m与n具有内在的联系,且必须综合考虑系统的频带资源、信号带宽、信息传输速率等基本RF参数;第二步、跳频序列的确定: 使用RS循环码算法产生长度为n的RS(n,2)伪随机序列,序列的长度n与动态通讯点(P21~P2n)的个数相同;使用设备ID中若干个功能字节或功能位来确定选择使用众多RS伪随机序列簇中的其中的哪一个; 然后使用所选的RS(n,2)伪随机序列对动态通讯点进行映射排列,生成动态跳频表,再将静态通讯点均匀地插入到动态跳频表中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成设备最终使用的跳频表(P1~Pm+n),最终跳频表中既包含静态通讯点又包含动态通讯点,静态通讯点主要用作遥控器与接收机获得同步,使系统获得较稳定且较快的中断重连性能,同时作为与动态通讯点作用相同但质量稍差的通讯点使用;动态通讯点主要用作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作为一般通讯点使用;第三步、同步的实现:(1)接收机和发射机首先进行对码匹配,接收机从对码信息中提取设备ID,根据设备ID中的若干个功能字节或功能位确定静态通讯点(P11~P1m); (2)在接收机和发射机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发射机周期性的发送控制信息,并且在每经历完一个周期T1便改变一次使用的跳频点,跳频点是从最终跳频表(P1~Pm+n)中依次选取的,发射机发送的控制信息中包含当前使用的通讯点(Pi)下面k个通讯点(Pi+1,Pi+2~Pi+k)的频点信息;(3)接收机在获得同步前先使用静态通讯点(P11~P1m)进行慢跳,等待接收到发射机发送的控制信息,慢跳的周期时长(假设周期为T2)应稍大于发射机遍历完最终跳频表(P1~Pm+n)中所有通讯点的时长,即T2>=T,其中T=(m+n)*T1;(4)当接收机在某个静态通讯点(Pi)上接收到了发射机发送的控制信息,便可以从中提取出发射机下面k跳的通讯点信息(Pi+1,Pi+2~Pi+k),接收机立刻使用提取的通讯点进入到与发射机保持异步同步的跳频接收状态,按照约定跳频时序快速跳频,接收控制信息;至此,接收机与遥控器获得了同步并且保持在同步状态;当受到干扰,若接收机将从上一次成功接收的控制信息中提取的下面k个通讯点遍历完后仍然没有接收到新的控制信息,便判定与发射机失去了链接,接收机首先在下一个静态点等待同步,如果超时没有同步上,接收机在静态工作慢跳等待同步,一旦同步上,接收机即和发射机保持快跳同步,即重复(3)、(4)的操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飞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飞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4441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