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关节空间中人体运动捕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12189.6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0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龚道雄;谢训鹏;高居炎;王宝平;孙晓英;陈焕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关节空间中人体运动捕捉装置,属于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控制领域;通过将运动捕捉装置穿戴在人体身上,在人体正常行走过程中,腰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各关节姿态角度发生改变,使用本装置能达到对角度变化数据进行实时性捕捉,实现装置对人体行走过程中数据的不间断采集。本发明的角度编码器采用霍尔检测原理的编码器,使各关节角度数据的精确性得到改善,增加腰关节数据的采集,且采样数据不受周边环境以及实验场所的影响。本发明所采集的数据能完整表现人运动中腰腿部各关节运动状态,实用性能好。 | ||
搜索关键词: | 关节 空间 人体 运动 捕捉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关节空间中人体运动捕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背部子系统、左下肢子系统、右下肢子系统,其中左右下肢子系统为对称结构;具体而言,所述背部子系统包括肩部横杆(1)、肩部轴关节A(2.1)、肩部曲杆(3)、肩部轴关节B(2.2)、背部连杆(4)、背部调节杆(5)、腰部俯仰转动轴关节A(6.1)、连接杆(7)、腰部横滚转动轴关节B(6.2)、腰部偏航转动轴关节C(6.3)、腰部轴关节(8)、腰部固定板A(9.1)、腰带(10)、腰带固定板B(9.2)、腰部固定块(11);肩部曲杆(3)为一曲杆结构,一端为直杆,另一端为曲杆;肩部曲杆(3)直杆端通过肩部轴关节A(2.1)与肩部横杆(1)连接,肩部曲杆(3)曲杆端通过肩部轴关节B(2.2)与背部连杆(4)连接;肩部轴关节A(2.1)与肩部轴关节B(2.2)可以绕俯仰方向转动;背部连杆(4)与背部调节杆(5)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背部连杆4设有长形孔,背部调节杆5上安装的螺栓与背部连杆(4)上的长形孔可自由调节,从而实现调节背部连杆(4)与背部调节杆(5)之间的配合长度;连接板(7)为一组合机构,该机构分为上部连接板、侧部连接板、下部连接板三部分;上部连接板与侧部连接板组成“L”形结构,连接处通过螺钉连接;上部连接板与侧部连接板分别于腰部俯仰转动轴关节A(6.1)与腰部横滚转动轴关节B(6.2)连接,下部连接板直接一端与腰部横滚转动轴关节B(6.2)连接,另一端与腰部偏航转动轴关节C(6.3)连接;其中所述腰部俯仰转动轴关节A(6.1)、腰部横滚转动轴关节B(6.2)和腰部偏航转动轴关节C(6.3)之间呈“品”字结构;所述腰部各转动轴关节都安装有角度编码器,以实现测量腰关节俯仰、横滚、偏航三个方向的角度变化值;背部调节杆(5)与连接板(7)的上部连接板通过腰俯仰转动轴关节A(6.1)连接;腰部偏航转动轴关节C(6.3)与腰部轴关节(8)连接;腰部轴关节(8)与腰部固定板A(9.1)固定连接;腰部固定板A(9.1)与腰部固定板B(9.2)中间固定有腰带(10),腰带(10)可实现与人体腰部绑定,肩部横杆(1)与人体肩部绑定,二者可实现固定背部子系统的目的;腰部固定板B(9.2)与腰部固定块(11)固定连接;左下肢子系统的左腰部连接杆(12)、右下肢子系统的右腰部连接杆(29)通过背部子系统的腰部固定块(11)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左腰部连接杆(12)与右腰部连接杆(29)连接处设有螺栓孔,用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实验者腰部长度;所述左下肢子系统包括左腰侧连接杆(12)、左髋侧连接杆A(13.1)、左髋俯仰转动轴关节A(14.1)、左髋侧连接杆B(13.2)、左髋侧连接横杆(15)、左髋横滚转动轴关节B(14.2)、左大腿调节连杆(16)、左大腿连杆A(17.1)、左髋偏航转动轴关节C(14.3)、左髋调节机构(18)、左大腿连杆B(17.2)、左膝俯仰转动轴关节(19)、左小腿连杆(20)、左小腿调节连杆(21)、左踝俯仰转动轴关节A(22.1)、左踝横滚转动轴关节B(22.2)、左踝调节杆(23)、左脚底固定杆(24)、左髋部轴关节(25)、左髋部连接杆(26)、左髋部调节杆(27)、左髋部固定块(28);腰部固定块(11)与左腰侧连接杆(12)固定连接;左腰侧连接杆(12)与左髋侧连接杆A(1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与左腰侧连接杆(12)连接的左髋侧连接杆A(13.1)连接处设有螺栓孔,用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实验者腰部宽度;左髋侧连接杆A(13.1)与左髋侧连接杆B(13.2)通过左髋俯仰转动轴关节A(14.1)连接;左髋俯仰转动轴关节A(14.1)安装有角度编码器,通过左髋俯仰转动轴关节A(14.1)的转动,可测得左髋关节俯仰角的变化值;左髋侧连接杆B(13.2)和左腰侧连接横杆(1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与左腰侧连接横杆(15)连接的左髋侧连接杆B(13.2)连接处设有螺栓孔,用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实验者髋部宽度;左腰侧连接横杆(15)和左大腿调节连杆(16)通过左髋横滚转动轴关节B(14.2)连接;左髋横滚转动轴关节B(14.2)安装有角度编码器,由于左髋横滚转动轴关节B(14.2)的转动,可测得左髋关节横滚角的变化值;左大腿调节连杆(16)与左大腿连杆A(17.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左大腿调节连杆(16)上设有螺栓孔组,左大腿连杆A(17.1)上固定有螺栓,通过调节螺栓与螺栓孔组的位置,以实现调节左大腿调节连杆(16)与左大腿连杆A(17.1)配合长度,以适应不同实验者大腿长度;左髋调节机构(18)包括左髋部轴关节(25)、左髋部连接杆(26)、左髋部调节杆(27)、左髋部固定块(28);左髋部轴关节(25)与左髋部调节杆(27)通过左髋部连接杆(26)连接;左髋部调节杆(27)与左髋部固定块(28)通过左髋偏航转动轴关节C(14.3)连接;左髋部调节杆(27)上设有螺钉孔组,通过调节左髋部连接杆(26)、左髋偏航转动轴关节C(14.3)与左髋部调节杆(27)上的螺钉孔组的间距,以满足不同实验者大腿粗细的要求;左髋偏航转动轴关节C(14.3)上装有角度编码器,当左髋偏航转动轴关节C(14.3)的转动时,可测得左髋关节偏航角的变化值;左大腿连杆A(17.1)与左髋部轴关节(25)固定连接;左髋部固定块(28)与左大腿连杆B(17.2)固定连接;左膝俯仰转动轴关节(19)通过左大腿连杆B(17.2)和左小腿连杆(20)连接;左膝俯仰转动轴关节(19)上安装有角度编码器,当左膝俯仰转动轴关节(19)转动时,可测得左膝关节俯仰角的变化值;左小腿连杆(20)与左小腿调节连杆(21)连接,所述左小腿调节连杆(21)上设有螺栓孔组,左小腿连杆(20)上固定有螺栓,通过调节螺栓与螺栓孔组的位置,以实现左小腿连杆(20)与左小腿调节连杆(21)配合长度,以适应不同实验者小腿长度;左小腿调节连杆(21)与左踝俯仰转动轴关节A(22.1)连接;所述左踝俯仰转动轴关节A(22.1)上安装有角度编码器,当左踝俯仰转动轴关节A(22.1)转动时,可测得左踝关节俯仰角的变化值;左踝俯仰转动轴关节A(22.1)、左踝调节杆(23)通过左踝横滚转动轴关节B(22.2)连接;所述左踝横滚转动轴关节B(22.2)上安装有角度编码器,当左踝横滚转动轴关节B(22.2)转动时,可测得左踝关节横滚角的变化值;所述与左踝调节杆(23)连接的左踝横滚转动轴关节B(22.2)连接处设有螺栓孔组,用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实验者脚部的宽度;左踝调节杆(23)与左脚底固定杆(24)连接,所述与左踝调节杆(23)连接的左脚底固定杆(24)连接处设有螺栓孔组,用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实验者脚部的高度;所述右下肢子系统包括右腰侧连接杆(29)、右髋侧连接杆A(30.1)、右髋俯仰转动轴关节A(31.1)、右髋侧连接杆B(30.2)、右髋侧连接横杆(32)、右髋横滚转动轴关节B(31.2)、右大腿调节连杆(33)、右大腿连杆A(34.1)、右髋偏航转动轴关节C(31.3)、右髋调节机构(35)、右大腿连杆B(34.2)、右膝俯仰转动轴关节(36)、右小腿连杆(37)、右小腿调节连杆(38)、右踝俯仰转动轴关节A(39.1)、右踝横滚转动轴关节B(39.2)、右踝调节杆(40)、右脚底固定杆(41)、右髋部轴关节(42)、右髋部连接杆(43)、右髋部调节杆(44)、右髋部固定块(45);腰部固定块(11)与右腰侧连接杆(29)固定连接;右腰侧连接杆(29)与右髋侧连接杆A(30.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与右腰侧连接杆(29)连接的右髋侧连接杆A(30.1)连接处设有螺栓孔,用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实验者腰部宽度;右髋侧连接杆A(30.1)与右髋侧连接杆B(30.2)通过右髋俯仰转动轴关节A(31.1)连接;右髋俯仰转动轴关节A(31.1)安装有角度编码器,通过右髋俯仰转动轴关节A(31.1)的转动,可测得右髋关节俯仰角的变化值;右髋侧连接杆B(30.2)和右腰侧连接横杆(3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与右腰侧连接横杆(32)连接的右髋侧连接杆B(30.2)连接处设有螺栓孔,用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实验者髋部宽度;右腰侧连接横杆(32)和右大腿调节连杆(33)通过右髋横滚转动轴关节B(31.2)连接;右髋横滚转动轴关节B(31.2)安装有角度编码器,由于右髋横滚转动轴关节B(31.2)的转动,可测得右髋关节横滚角的变化值;右大腿调节连杆(33)与右大腿连杆A(3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右大腿调节连杆(33)上设有螺栓孔组,右大腿连杆A(34.1)上固定有螺栓,通过调节螺栓与螺栓孔组的位置,以实现调节右大腿调节连杆(33)与右大腿连杆A(34.1)配合长度,以适应不同实验者大腿长度;右髋调节机构(35)包括右髋部轴关节(42)、右髋部连接杆(43)、右髋部调节杆(44)、右髋部固定块(45);右髋部轴关节(42)与右髋部调节杆(44)通过右髋部连接杆(43)连接;右髋部调节杆(44)与右髋部固定块(45)通过右髋偏航转动轴关节C(31.3)连接;右髋部调节杆(44)上设有螺钉孔组,通过调节右髋部连接杆(43)、右髋偏航转动轴关节C(31.3)与右髋部调节杆(44)上的螺钉孔组的间距,以满足不同实验者大腿粗细的要求;右髋偏航转动轴关节C(31.3)上装有角度编码器,当右髋偏航转动轴关节C(31.3)的转动时,可测得右髋关节偏航角的变化值;右大腿连杆A(34.1)与右髋部轴关节(42)固定连接;右髋部固定块(45)与右大腿连杆B(34.2)固定连接;右膝俯仰转动轴关节(36)通过右大腿连杆B(34.2)和右小腿连杆(37)连接;右膝俯仰转动轴关节(36)上安装有角度编码器,当右膝俯仰转动轴关节(36)转动时,可测得右膝关节俯仰角的变化值;右小腿连杆(37)与右小腿调节连杆(38)连接,所述右小腿调节连杆(38)上设有螺栓孔组,右小腿连杆(37)上固定有螺栓,通过调节螺栓与螺栓孔组的位置,以实现右小腿连杆(37)与右小腿调节连杆(38)配合长度,以适应不同实验者小腿长度;右小腿调节连杆(38)与右踝俯仰转动轴关节A(39.1)连接;所述右踝俯仰转动轴关节A(39.1)上安装有角度编码器,当右踝俯仰转动轴关节A(39.1)转动时,可测得右踝关节俯仰角的变化值;右踝俯仰转动轴关节A(39.1)、右踝调节杆(40)通过右踝横滚转动轴关节B(39.2)连接;所述右踝横滚转动轴关节B(39.2)上安装有角度编码器,当右踝横滚转动轴关节B(39.2)转动时,可测得右踝关节横滚角的变化值;所述与右踝调节杆(40)连接的右踝横滚转动轴关节B(39.2)连接处设有螺栓孔组,用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实验者脚部的宽度;右踝调节杆(40)与右脚底固定杆(41)连接,所述与右踝调节杆(40)连接的右脚底固定杆(41)连接处设有螺栓孔组,用以调节以适应不同实验者脚部的高度;所述背部子系统、左下肢子系统、右下肢子系统中的转动轴关节,包括滚动轴承(46)、轴(47)、键(48)、绝对式编码器(49)、通端盖(50)、轴组件(51)、轴关节(52)、盲端盖(53)、连接叉(54);所述轴关节(52)包括滚动轴承(46)、轴(47)、键(48),轴(47)两端装有滚动轴承(46),轴(47)通过键(48)固定在连接叉(54)上;连接叉(54)一端为半圆形,一端为矩形,半圆形端开有通孔以装配轴(47),矩形端开有一对通孔用以连接构件;所述轴组件(51)中间开有凹槽并通过轴(47)将连接叉(54)连接在一起;轴关节(52)与轴组件(51)连接后且其两端通过通端盖(50)和盲端盖(53)固定在轴组件(51)上,所述通端盖(50)连接有绝对式编码器(49);所述脚底直接与压力传感器连接,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为左脚后端压力传感器(57)、左脚前端压力传感器A(55)、压力传感器B(56)、右脚后端压力传感器(60)、右脚前端压力传感器A(58)、压力传感器B(59),布置于左脚与右脚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01218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