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12060.6 | 申请日: | 201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4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孝磊;徐东旭;周子青;田浩;申思;朱永强;段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汽车结构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本实用新型包括厢式车体、前轮、后轮、旋转支架、伸缩装置、硬杆固定装置,小车车体由两部分组成,作为小车使用时处于拉伸状态,否则处于缩回状态;小车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固定装置,当作为小车使用时,可加固前后两部分的连接;小车通过伸缩结构设计,减小了其整体体积,三角形固定结构灵活稳定,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作为简易代步车使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旅行 箱式 折叠 伸缩 智能 小车 | ||
【主权项】:
一种旅行箱式折叠伸缩智能小车,由前车体(A1)、后车体(A2)、前轮(B)、后轮(C)、电瓶(D)、前轮旋转支架(E1)、后轮旋转支架(E2)、垂直式夹具(F)、减震系统(J)、硬杆固定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车体(A1)和后车体(A2)组成整个厢式车体,前车体(A1)比后车体(A2)稍窄,且前车体(A1)在后车体(A2)底板上方并紧贴底板,二者最高处在水平面平齐,长度相等;第一滑轨(G1)、第二滑轨(G2)、第三滑轨(G3)、第四滑轨(G4)组成装置的伸缩装置,前车体(A1)左右两侧的滑轨分别为第一滑轨(G1)、第二滑轨(G2),底面的两条滑轨为第三滑轨(G3)、第四滑轨(G4),后车体(A2)在对应位置有四条滑槽;所述硬杆固定装置由短硬杆(H1),长硬杆(H2),填充模块(H3)、套环(H4)构成:厢式车体两侧分别有一套硬杆固定装置,左侧硬杆组合点为第二组合点(U),填充模块(H3)固定在前车体(A1)左侧车厢壁上的第二组合点(U)处,长硬杆(H2)固定在后车体(A2)左侧车厢壁上的第三固定点(R)处,短硬杆(H1)固定在后车体(A2)左侧车厢壁上的第四固定点(S)处;右侧硬杆组合点为第一组合点(T),填充模块(H3)固定在前车体(A1)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一组合点(T)处,长硬杆(H2)固定在后车体(A2)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二固定点(Q)处,短硬杆(H1)固定在后车体(A2)右侧车厢壁上的第一固定点(P)处;短硬杆(H1)可绕第一固定点(P)、第四固定点(S)旋转同时长硬杆(H2)可绕第三固定点(R)、第二固定点(Q)旋转;所述前轮旋转支架(E1)一端固定在前轮(B)的轴中间,一端通过减震系统(J)固定在前车体(A1)前端,两个后轮旋转支架(E2)一端固定在后轮(C)的轴上,一端通过减震系统(J)固定在后车体(A2)后部;电瓶放置在后车体(A2)后部,位于两个后轮旋转支架(E2)中间,方向操作杆(K)连接前轮轴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2001206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轿车平台厢式车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下一篇:一种带有称重装置的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