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653330.6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606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王辛瑜;王林江;方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1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1004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提高其电化学循环性能。通过控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浸泡时间,可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能进行有效的调控。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通过使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进锂离子电池核负极材料,显著的提高了其循环稳定性能和速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800毫安/克下,经过100次循环充放电后,经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处理过的负极材料容量由未处理过的92毫安时/克上升到113毫安时/克。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 性能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改进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将0.5‑4克的二氧化钛的纳米晶加入到20‑200毫升体积比为1‑2:4‑8醋酸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充分搅拌制得浆料,并于50‑100度干燥1‑3小时得到待沉积的负极材料;(2)将步骤(1)所得待沉积的负极材料浸入浓度为0.5‑2毫摩尔/升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无水乙醇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10小时,得到表面生长了薄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核壳结构的负极材料;(3)将步骤(2)所得核壳结构的负极材料在马弗炉中400‑500度下热处理3‑5小时后,冷却备用;(4)按质量比称取90%步骤(3)所得核壳结构的负极材料和10%聚偏四氟乙烯,置于小烧杯中混合搅拌4‑8小时,获得混合均匀的电极浆料;将浆料均匀涂布于铝箔上,并在60‑80度烘箱中烘干,干燥后的极片经压片、冲切,制成直径为14毫米圆片,将电极片在 120度下真空干燥12小时;(5)将步骤(4)干燥好的电极片立即转移到充满氩气保护气氛的手套箱中装配电池,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摩尔/升LiPF6/碳酸乙烯酯即EC:碳酸二甲酯即DMC,LiPF6/碳酸乙烯酯与碳酸二甲酯体积比为1:1,采用聚丙烯隔膜,做成CR2016型扣式电池,为防止扣式电池内部接触不良,加入发泡镍片作为填充物;所述醋酸、聚偏四氟乙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二甲酯均为分析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65333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PFC功能的逆变焊机
- 下一篇:离心风冷永磁调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