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褐飞虱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608825.7 申请日: 2013-11-27
公开(公告)号: CN103667173A 公开(公告)日: 2014-03-26
发明(设计)人: 许益鹏;俞晓平;申屠旭萍;郝培应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计量学院
主分类号: C12N5/07 分类号: C12N5/07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周烽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褐飞虱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该方法首先获取发育时间在3天到4天的褐飞虱胚胎,然后配制褐飞虱细胞培养基,采用机械法结合消化法分离褐飞虱胚胎的组织和细胞,最后进行褐飞虱胚胎细胞的原代培养;本发明是对半翅目昆虫细胞培养的重要补充;褐飞虱为水稻重要害虫,本发明有助于在离体条件下研究褐飞虱,为其防治途径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帮助。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褐飞虱 细胞 培养 方法
【主权项】:
一种褐飞虱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发育时间在3天到4天的褐飞虱胚胎:褐飞虱雌成虫和雄成虫配对后放入装有水稻叶鞘的试管中,使它们在28℃条件下产卵;在第二天的同一时间从叶鞘中剥出褐飞虱所产的卵,定义为1天卵;依次获得褐飞虱的3天卵和4天卵;在解剖镜下,3天卵可看到明显的黄斑,而4天卵可观察到眼点;此3天卵或4天卵的发育时期处于反转期前后,适合于后续的胚胎细胞培养;(2)褐飞虱细胞培养基的配制:分别称取12.25g的Schneider’s insect medium、5.35g的Medium 199、25mL 的Medium CMRL 1066(1×)、2.36g的L‑His·HCl·H2O、2.135g的L‑His、149mL‑248mL胎牛血清、0.30g的CaCl2、0.20g的NaHCO3、62mg的氨苄青霉素钠、62mg的硫酸链霉素等成分;上述各成分混合,加入超纯水至1000 mL使上述成分充分溶解,再用2M NaOH或HC1溶液调节pH至6.5‑6.6,而后用超纯水定容至1240 mL,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置于4℃备用;过滤过程采用无菌操作;(3)机械法结合消化法分离褐飞虱胚胎的组织和细胞:取约100粒褐飞虱3天卵或4天卵,用体积百分比约为75%的酒精表面消毒5‑10分钟,接着用无菌的1× PBS漂洗3遍,而后把卵转移到小细胞培养皿中,加入100 μL的无菌1× PBS,用无菌的弯尖眼科剪把卵剪碎,使卵中胚胎组织裸露到PBS中;用无菌的1mL枪头把含有胚胎组织的PBS吸到1.5 mL的无菌离心管中,800‑1000转/分钟离心5‑10分钟,去除上部PBS,获得胚胎组织沉淀;用100μL质量体积比0.0025g/mL的胰蛋白酶溶液悬浮胚胎组织,37℃条件下消化1‑5分钟;往胰蛋白酶溶液加入一倍体积以上的步骤2配置的褐飞虱细胞培养基终止胰蛋白酶消化,800‑1000转/分钟离心5‑10分钟,去除上清液,获得消化后的胚胎组织和细胞沉淀;整个过程采用无菌操作;(4)褐飞虱胚胎细胞的原代培养:用褐飞虱细胞培养基1200 μL悬浮上述褐飞虱胚胎组织和细胞沉淀,将其转移到小细胞培养皿或6孔细胞培养板中,用Parafilm封口膜包好后放置于2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第2天,待组织和细胞贴壁后,更换新鲜褐飞虱细胞培养基,并视贴壁细胞生长情况,每隔5‑8天更换一次褐飞虱细胞培养基;1个月后,即可以得到贴壁生长的褐飞虱细胞群;整个过程采用无菌操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60882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