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隐伏溶洞与新建山岭隧道间安全距离确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544728.6 | 申请日: | 2013-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7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赖永标;白晨光;油新华;耿冬青;马庆松;宋福渊;杨春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田世瑢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隧道工程领域,具体涉及隐伏溶洞与新建山岭隧道间安全距离确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ANSYS软件建立隐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为的有限元模型,模拟隧道施工顺序进行有限元求解,计算每次折减距离后对应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岩层的塑性应变能,建立溶洞与隧道间距离与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岩层塑性应变能变化序列,再计算能量突变特征值,当能量突变特征值小于等于0时输出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本方法以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岩层能量突变为安全距离判据,确定出的安全距离比常规塑性区判据确定的安全距离小,克服了传统基于塑性区贯通进行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值模拟计算过程麻烦且结果不合理性的不足,保证了岩溶隧道的安全性,减小岩溶事故发生几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伏 溶洞 新建 山岭 隧道 安全 距离 确定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利用ANSYS软件建立隐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为hi的有限元模型;二、模拟隧道施工顺序,利用ANSYS软件进行隧道施工过程数值模拟;三、计算每次折减距离后对应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岩层的塑性应变能,建立隐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hi与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岩层塑性应变能变化序列;即,计算隐伏溶洞与隧道间中夹岩柱发生塑性应变单元的总应变能E ( h k ) = Σ i = 1 n E m ( h k ) = Σ i = 1 n ∫ v m σ ij ϵ ij , p dv m , ]]> 式中,
为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岩层的每一个进人塑性变形单元的塑性应变能,m为单元编号,hk为隐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σij为单元应力,εij,p为单元塑性应变,vm为m单元体积,n为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岩层中发生塑性应变的单元个数;四、利用Matlab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建立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岩层能量4次多项式函数关系式E(h)=a0+a1h+a2h2+a3h3+a4h4,式中a0,a1,a2,a3,a4待拟合参数,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由最小二乘法求得拟合参数{a}=([H]T[H])-T[H]T{E};式中,{a}={{a0,a1,a2,a3,a4}T,{E}={E1,E2,…Et}T,[ H ] = 1 h 1 h 1 2 h 1 3 h 1 4 1 h 2 h 2 2 h 2 3 h 2 4 . . . . . . . . . . . . . . . 1 h t h t 2 h t 3 h t 4 , ]]> 式中,t计算次数,即为隐伏溶洞与隧道间的距离折减次数;五、进行变量替换,转化为尖点突变标准函数形式,计算能量突变特征值Δ;令h=x-A,
则所述函数关系式E(h)=a0+a1h+a2h2+a3h3+a4h4可转化为E=b4x4+b2x2+b1x+b0,其中,bi和ai有如下对应关系;b 0 b 1 b 2 b 4 = A 4 - A 3 A 2 - A 1 - 4 A 3 3 A 2 - 2 A 1 0 6 A 2 - 3 A 1 0 0 1 0 0 0 0 a 4 a 3 a 2 a 1 a 0 , ]]> 则式E=b4x4+b2x2+b1x+b0可进一步化为尖点突变的标准函数形式E ‾ = 1 4 x 4 + 1 2 ux 2 + vx , ]]> 式中,E ‾ = E 4 b 4 , ]]>
根据尖点突变理论,得到能量突变特征值为Δ=4u3+27v2;六、如所述能量突变特征值Δ>0,则返回步骤一按以下步骤折减隐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hi,按上述步骤重新计算能量突变特征值,直至该能量突变特征值Δ≤0为止,然后将隐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加0.1m后,输出隐伏溶洞与隧道间安全距离:如果隐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为hi大于2倍隐伏溶洞跨度,则以2m间隔折减隐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进行反复折减计算,当减小到隐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hi小于1倍隐伏溶洞跨度时候,再逐渐以lm的间隔逐渐减小进行反复折减计算,当减小到隐伏溶洞与隧道间距离hi小于1倍隐伏溶洞跨度时候,再逐渐以0.1m的间隔逐渐减小进行反复折减计算,直到能量突变特征值Δ≤0为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54472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充气的睡袋
- 下一篇:一种具有流水造型的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