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型输电线路雷击双端行波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488627.1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99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马仪;申元;王磊;姚陈果;吴昊;王琪;米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胡正顺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改进型输电线路雷击双端行波定位方法,涉及架空输电线路雷击故障定位计算方法。本发明利用计算机,通过程序,经设置监测点、提取电流线模分量、提取首波头到达时间、确定架空输电线路雷击区间和反射波来源、提取反射波头到达时间、根据不同雷击区间进行雷击点定位计算,确定架空输电线路上的雷击故障点位置。本发明具有简单可行,定位精度高,定位效率高,实用性强,能快速、准确地判定架空输电线路上的雷击故障点,便于推广应用等特点。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雷击定位计算,特别适用于110kV及以上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雷击定位计算。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输电 线路 雷击 行波 定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改进型输电线路雷击双端行波定位方法,利用计算机,通过程序,确定架空输电线路上的雷击故障点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监测点首先,在架空输电线路上设置两个监测点Y1和Y2,所述两个监测点Y1和Y2设置在架空输电线路的两端,并对称分布设置,每一个监测点Y1或Y2均距离最近的变电站的距离为9~10km,并设定左侧变电站A到监测点Y1之间为监测区1,监测点Y2到右侧变电站B之间为监测区2,监测点Y1到监测点Y2之间为监测区3;(2)提取电流线模分量第(1)步完成后,分别将监测点Y1或Y2处的三相导线上的雷击暂态电流进行相模变换,所述相模变换如公式(1)所示,现只计算监测点Y1或Y2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 x 0 x 1 x 2 = 1 3 1 1 1 1 - 1 0 1 0 - 1 x A x B x C - - - ( 1 ) 式中:x0为三相导线上的雷击暂态电流地模分量,单位为安培;x1和x2均为三相导线上的雷击暂态电流线模分量,单位为安培;xA为A相导线上的雷击暂态电流,单位为安培;xB为B相导线上的雷击暂态电流,单位为安培;xC为C相导线上的雷击暂态电流,单位为安培;(3)提取首波头到达时间,确定架空输电线路雷击区间和反射波来源第(2)步完成后,利用小波变换分别提取监测点Y1和Y2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中首波头到达时间,即t1和t2;然后比较监测点Y1和监测点Y2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的首波头极性来确定雷击区间:当两个电流线模分量x1的首波头的极性相反时,则判定雷击点C位于监测区2;当两个电流线模分量x1的首波头的极性一致时,则判定雷击点C位于监测区1或监测区3;当判定雷击点C位于监测区1或监测区3时,再比较t1和t2大小,进一步确定架空输电线路雷击区间:当t1t2时,则判定雷击点C位于监测区3;其次分别对比监测点Y1或监测点Y2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的首波头的极性 和第二个波头的极性,确定反射波来源:当雷击点C位于监测区1时,当监测点Y1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首波头和第二个波头的极性相反时,则监测点Y1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的第二个波头为来自左侧变电站A的反射波;当雷击点C位于监测区2时,当监测点Y1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首波头和第二个波头的极性相同时,则监测点Y1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的第二个波头为来自左侧变电站A的反射波;当雷击点C位于监测区3时,当监测点Y2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首波头和第二个波头的极性相反时,则监测点Y2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的第二个波头为来自右侧变电站B的反射波;(4)提取反射波头到达时间,根据不同雷击区间进行雷击点定位计算第(3)步完成后,利用小波变换分别提取监测点Y1或Y2处的电流线模分量x1中反射波头到达时间,即t1A或t2B,根据不同雷击区间,选择相应公式计算架空输电线路雷击点C与左侧变电站A的距离L,单位为km,即:当雷击发生在监测区1时,由于雷击暂态电流到达监测点Y1的时刻t1要小于雷击暂态电流到达监测点Y2的时刻t2,因此t2>t1,架空输电线路雷击点C与左侧变电站A的距离L为: L = 1 2 ( L 2 - L 1 ) t 1 A - t 1 t 2 - t 1 - - - ( 2 ) 当雷击发生在监测区2时,架空输电线路雷击点C与左侧变电站A的距离L为:当t1≤t2时, L = 1 2 ( L 1 + L 2 ) - L 1 t 2 - t 1 t 1 A - t 1 - - - ( 3 ) 当t1>t2时, L = 1 2 ( L 1 + L 2 ) + L 1 t 1 - t 2 t 1 A - t 1 - - - ( 4 ) 当雷击发生在监测区3时,由于雷击暂态电流到达监测点Y2的时刻t2要小于雷击暂态电流到达监测点Y1的时刻t1,因此t1>t2,架空输电线路雷击点C与 左侧变电站A的距离L为: L = LL - 1 2 ( L 2 - L 1 ) t 2 B - t 2 t 1 - t 2 - - - ( 5 ) 公式(2)~(5)中:t1为雷击暂态电流从雷击点C传至监测点Y1的时刻,单位为μs;t1A为雷击暂态电流沿左侧架空输电线路传到左侧变电站A第一次发生反射后回到监测点Y1的时刻,单位为μs;t2为雷击暂态电流从雷击点C传至监测点Y2的时刻,单位为μs;t2B为雷击暂态电流沿右侧架空输电线路传到右侧变电站B处第一次发生反射后回到监测点Y2的时刻,单位为μs;L1为监测点1与左侧变电站A的距离,单位为km;L2监测点2与左侧变电站A的距离,单位为km;LL为整条架空输电线路全长,单位为k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重庆大学,未经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488627.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超低频局部放电检测的评估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动灌装包装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