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作介质的转子式高转速外燃热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6282.X | 申请日: | 201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3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翔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G1/043 | 分类号: | F02G1/0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作介质的转子式高转速外燃热机,它及的是将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技术领域。它是为了克服现有内燃机热转换效率低,燃烧不完全而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污染气体的问题,及现有斯特林发动机还存在功率/重量比小、结构复杂及密封困难而无法实现零泄漏的问题等。它的所有热泵装置的第二单向阀的出口都互相连通后,与第二管口和第三管口互相连通;所有第一单向阀的进口、连杆与缸体左端壁的滑动动密封处、转子式液动马达、第一管口、第四管口、电动机、旋转变直线往复运动装置、超临界二氧化碳、气体介质都设置在壳体内。本发明能将热能直接高效的转换成机械能。其热能/机械能的转换效率为20%~80%。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二氧化碳 工作 介质 转子 转速 热机 | ||
【主权项】:
超临界二氧化碳为工作介质的转子式高转速外燃热机,其特征在于它由n个热泵装置(1)、转子式液动马达(2)、壳体(3)、电动机(4)、旋转变直线往复运动装置(5)、超临界二氧化碳(6)、气体介质(7)组成;所述n为大于零的整数;所述热泵装置(1)由缸体(1‑1)、活塞(1‑2)、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4)、连杆(1‑5)组成;活塞(1‑2)的两端面上都各开有并与其内部空腔连通的通孔,活塞(1‑2)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用于储热的金属网或颗粒;缸体(1‑1)的两端都为封闭端,缸体(1‑1)的右端为吸热端,缸体(1‑1)的左端为放热端;活塞(1‑2)设置在缸体(1‑1)内部;第一单向阀(1‑3)的出口与缸体(1‑1)的内部空腔连通;第二单向阀(1‑4)的进口与缸体(1‑1)的内部空腔连通;连杆(1‑5)的右端与活塞(1‑2)左侧端面连接,连杆(1‑5)的左端滑动密封穿过缸体(1‑1)的左端壁;所述转子式液动马达(2)由三角转子(2‑1)、旋轮线‑茧形壳体(2‑2)、输出轴(2‑3)组成;三角转子(2‑1)设置在旋轮线‑茧形壳体(2‑2)中,三角转子(2‑1)的三个顶边随着旋轮线‑茧形壳体(2‑2)内圆周的椭圆形内壁而运动,将旋轮线‑茧形壳体(2‑2)内部空间总是分成三个工作室,同时三角转子(2‑1)的内圆上的内齿(2‑1‑1)与旋轮线‑茧形壳体(2‑2)轴心上输出轴(2‑3)上的外齿(2‑3‑1)啮合,在旋轮线‑茧形壳体(2‑2)上侧直边的左侧附近开有与其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一管口(2‑4),在旋轮线‑茧形壳体(2‑2)上侧直边的右侧附近开有与其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二管口(2‑5),在旋轮线‑茧形壳体(2‑2)下侧直边的左侧附近开有与其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第三管口(2‑6),在旋轮线‑茧形壳体(2‑2)下侧直边的右侧附近开有与其内部空间相连通的第四管口(2‑7);电动机(4)的输出转轴与旋转变直线往复运动装置(5)的转动输入端传动连接;旋转变直线往复运动装置(5)有N个直线往复运动输出端,N=n;热泵装置(1)的连杆(1‑5)的左端连接在旋转变直线往复运动装置(5)的一个直线往复运动输出端上;所有热泵装置(1)的第二单向阀(1‑4)的出口都互相连通后,与转子式液动马达(2)的第二管口(2‑5)和第三管口(2‑6)互相连通;所有热泵装置(1)的第一单向阀(1‑3)的进口、连杆(1‑5)与缸体(1‑1)左端壁的滑动动密封处、转子式液动马达(2)、第一管口(2‑4)、第四管口(2‑7)、电动机(4)、旋转变直线往复运动装置(5)都设置在壳体(3)内;壳体(3)内的中下部和所有热泵装置(1)的内部都设置有超临界二氧化碳(6),并使第一管口(2‑4)、第四管口(2‑7)、所有热泵装置(1)的第一单向阀(1‑3)的进口、连杆(1‑5)与缸体(1‑1)左端壁的滑动动密封处都浸末在超临界二氧化碳(6)中,壳体(3)内超临界二氧化碳(6)的液面上部设置有气体介质(7),电动机(4)设置在超临界二氧化碳(6)的液面上的气体介质(7)中。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翔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翔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32628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升沉半潜式海上结构
- 下一篇:一种B型人孔盖安装形式的优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