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凿岩碎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0861.3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13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全杰;夏志勇;汪朝晖;汤泉军;廖振方;王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1/00 | 分类号: | B02C1/00;B28D1/2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凿岩碎石装置。其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工作缸(4)、壳体(5)和活塞(3)。工作缸(4)内活动地装有带环形槽的活塞(3),工作缸(4)缸体的上、下部分别设有外环形凸台,半椭圆凹球面内对称地设有正电极(6)和负电极(7),所述正电极(6)和负电极(7)共轴线,该轴线水平穿过半椭圆凹球面的焦点,工作缸(4)最下端同轴设有顶端为圆锥体的钎杆,工作缸(4)外活动地装有壳体(5),壳体(5)两端的内壁分别设有内环形凸台,在工作缸(4)的外环形凸台与在壳体(5)的内环形凸台间均匀地设有4~8根弹簧(2)。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能源利用率高、安全可靠、无污染、移动灵活、使用及维护简便、对岩石破碎效果好和适用于大尺寸岩石二次破碎的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凿岩 碎石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凿岩碎石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工作缸(4)、壳体(5)、活塞(3)、弹簧(2)和端盖(1);工作缸(4)内活动地装有活塞(3),工作缸(4)外活动地装有壳体(5),端盖(1)固定安装在工作缸(4)的开口端; 工作缸(4)的形状和构造是:工作缸(4)为如下三段构成的整体,即依次为缸体段、圆锥台段和钎杆段,工作缸(4)的缸体段、圆锥台段和钎杆段同轴线;缸体段为空心圆柱形,缸体段的长度为L,距缸体段上端的0.2~0.3L处和距缸体段下端的0.3~0.4L处的圆柱面上分别设有外环形凸台,两个外环形凸台形状相同且均与工作缸(4)为一整体; 圆锥台段为空心圆锥台状,空心圆锥台的内壁形状为半椭圆凹球面;半椭圆凹球面内对称地装有一根正电极(6)和一根负电极(7),正电极(6)和负电极(7)共轴线,该轴线水平地穿过半椭圆凹球面的焦点,正电极(6)顶端与负电极(7)顶端间的距离为15~45mm,正电极(6)的末端与负电极(7)的末端与空心圆锥台外表面平齐;正电极(6)末端与电源转化控制器(8)的正极连接,负电极(7)末端与电源转化控制器(8)的负极连接;钎杆的主体部分为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小于空心圆锥台的小直径,钎杆的端部为圆锥体;活塞(3)的形状和构造是:活塞(3)为圆柱体,活塞(3)的外径与工作缸(4)缸体的内径名义尺寸相同,活塞(3)的长度为L1,距活塞(3)下端的0.2~0.5L1处设有环形槽;壳体(5)由两个半空心圆柱体通过螺栓连接成空心圆柱体,两个半空心圆柱体的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壳体(5)内壁的两端分别设有内环形凸台,壳体(5)的内环形凸台的内径比工作缸(4)缸体的外径大1~5mm,壳体(5) 内壁的直径比工作缸(4)的外环形凸台直径大1~5mm,在壳体(5)的内环形凸台和工作缸(4)的外环形凸台间均匀地设有4~8根弹簧(2);所述工作缸(4)、壳体(5)、活塞(3)和端盖(1)同轴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90861.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