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锡/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28812.7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5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石元昌;孙立波;李晓臣;何召品;丁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73/06 | 分类号: | C08G73/06;C08K3/22;C08K9/04;C08L79/04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健康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锡/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是以四氯化锡溶液、尿素为原料,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戊醇、正己烷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中,以水热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锡;然后在上述微乳液体系中,以三氯化铁为氧化剂微乳液原位聚合吡咯单体制得。本发明的复合材料中纳米二氧化锡分散在疏松的导电聚吡咯基体中,可以有效地保证二氧化锡颗粒之间的电接触,使该纳米复合材料兼具聚吡咯和二氧化锡的优点,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锂离子电池材料,并在微电子、传感、能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本发明结合了水热法和微乳液法的优点,具有合成原料易得、合成简单、成本低的优势。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吡咯 纳米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二氧化锡/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材料粒径在3~4nm之间,纳米二氧化锡分散在疏松的导电聚吡咯基体中;并由如下方法制得:a.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戊醇、正己烷混合搅拌成透明的微乳液体系,其中,所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质量为正己烷质量的0.04~0.08,正戊醇的质量为正己烷质量的0.10~0.18;取尿素和0.1mol/L的四氯化锡水溶液加入到上述微乳液中并磁力搅拌30±5min,再超声15±3min混合均匀,其中所述尿素的质量为正己烷质量的0.005~0.007,四氯化锡溶液的体积为正己烷体积的0.0484~0.0806;将所得溶液转移到水热反应釜中,控制反应温度为130~150℃,反应6~12h,然后将反应所得溶液自然冷却至室温;b.将水热反应釜中的溶液转移到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吡咯单体并磁力搅拌,其中所述吡咯单体的质量为正己烷质量的0.0006~0.0007;然后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并向烧杯中缓慢滴加三氯化铁的水溶液,其中所述三氯化铁的质量为正己烷质量的0.003~0.004;持续在冰水浴的条件下搅拌24±3h;c.反应结束后,所得产物用过量的甲醇破乳,并用乙醇、水反复离心、洗涤,最后将离心产物置于60±5℃干燥箱中干燥2~3h,即制得二氧化锡/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228812.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孔翻边安全带端片
- 下一篇:一种翻斗机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