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晶钯纳米线表面等离子体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与使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6991.0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8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谷付星;郝强;陈杰;曾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59 | 分类号: | G01N21/59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晶钯纳米线表面等离子体氢气传感器及其制备与使用。用一根拉锥微纳光纤通过倏逝波耦合区把光输入到单根单晶钯纳米线的一端,激发单根单晶钯纳米线中的表面等离子体信号。用另一根拉锥微纳光纤在单根单晶钯纳米线的另一端也通过倏逝波耦合区把经过单根单晶钯纳米线传导的表面等离子体信号输出,以形成传输光信号变化的氢气传感器。利用气相-液相-固相法制备法单根单晶钯纳米线。用高温拉伸法拉制出尖端直径在0.1-1μm的拉锥微纳光纤。本发明具有小型化,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和价格低廉的特点。目前可以检测0.5%-6%的氢气,灵敏度比传统光学氢气传感器高1~2个数量级。 | ||
搜索关键词: | 单晶钯 纳米 表面 等离子体 氢气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使用 | ||
【主权项】:
一种单晶钯纳米线表面等离子体氢气传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拉锥微纳光纤通过第一倏逝波耦合区与单根单晶钯纳米线的一端相连,第二拉锥微纳光纤通过第二倏逝波耦合区与单根单晶钯纳米线的另一端相连,形成传输光信号变化的光学气体传感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96991.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