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生物除臭混合填料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8599.2 | 申请日: | 2013-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2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赵珊;陈沉;常江;许燕;黎艳;高琼;陈靖轩;蒋奇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5 | 分类号: | B01D53/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生物除臭混合填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无机炭质填料:(1)选料;(2)原料炭化;(3)破碎分选;(4)质量检测;2)制备有机生物质填料:(1)选料;(2)腐熟;(3)烘干;3)合成最终成品:(1)取备用料;(2)混合;(3)深加工处理。本发明适用于制作污水处理中使用的除臭剂,制作成本低,该方法制成的填料透水性、通气性、与微生物的亲和性更好,利于大量多种微生物的生长,且用水量少,启动运行快,除臭效果好,效率高,可长时间稳定有效运行。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生物 除臭 混合 填料 制作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高效生物除臭混合填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无机炭质填料:(1)选料:取4‑6年生毛竹干燥中部和底部;(2)原料炭化:使用设备:改进型土窑,烧结温度:500‑700℃,烧结处理周期:6‑10天,其中高温加热:3‑5天,闷炉:3‑5天,烧结后形成半成品备用;(3)破碎分选:先用破碎机将上一步半成品破碎,然后进行筛选,筛孔尺寸:10mm;(4)质量检测:当上一步制成的填料的质量符合下述指标要求时,即制成无机炭质填料备用;A、满足浙江省地方标准“竹炭”DB33/T467‑2004;B、粒度分布指标:粒径(mm)10 9 8 7 6 5 <5重量份数5‑10 5‑10 15‑20 15‑20 15‑20 5‑10 15‑20;检测方法:GBT12496.2‑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粒度分布的测定;C、强度:90‑95%,检测方法:GBT20451‑2006活性炭球盘法强度测试方法D、表观密度:200‑400kg/m3,,检测方法:GBT12496.1‑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表观密度的测定;2)制备有机生物质填料:(1)选料:选取干燥木片、木块、树皮、腐殖质、市政污泥,不限比例的混合物,使得混合物的初始碳氮比:C/N在25‑35∶1之间;(2)腐熟:将上一步选出的有机物料堆集,保持湿度:45%‑‑50%,最高不超过60%。;堆肥温度:55℃‑60℃之间,不超过60℃;通风:堆体中空气氧气浓度控制在5%~15%,按体积计;pH:7.5‑8.5;进行高温好氧发酵,通过好氧微生物的生物代谢作用产生热量,待堆料温度升高至55‑60℃,保持5‑7天,杀死病生物料中的病原菌、寄生虫卵和杂草种籽;有机生物制填料的质量满足:《有机肥料标准》NY525‑2011标准;(3)烘干:将上一步腐熟的生物料晒干或烘干,含水份20%以下,制成有机生物质填料备用;3)合成最终成品:(1)取备用料:取第1)步制备的无机炭质填料,按重量份数:1‑3;取第2)步制备的有机生物质填料,按重量份数:1;(2)混合:将所取备用料混合均匀;(3)深加工处理:放置于深度处理反应器中,进行初期微生物接种培养处理:A、取生物滴滤床作为填料的深度处理反应器;B、制备喷淋液:制备深度处理反应器进行深加工所需的喷淋液;喷淋液组成:每公升蒸溜水中加入:牛肉膏5g、蛋白胨10g、氯化钠5g,混合均匀,调节pH值为7.0~7.2,加温到121℃,高温灭菌20分钟,置常温下备用;C、装料:将待深度处理填料装入深度处理反应器;D、取营养源: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池吸取臭气作为营养源供给深度处理反应器,作为营养源;E、培育微生物:取第B步骤制备的喷淋液供给深度处理器作为循环喷淋液,喷淋要求为:喷淋液喷淋量:0.8m3水/m3填料*h,喷淋2min/半小时,深度处理器中保持温度:15‑25℃,;F、检测:维持上一步操作,并每天从深度处理器中抽取填料,使用MPN检测法检测填料中微生物生长量,待以湿重填料计,达到108个/g微生物时,即可完成上一步的操作过程,所述微生物为嗜酸性脱硫细菌:硫杆菌属中的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G、干燥:取出上一步完成的填料,风力吹干填料表面,使填料含水量50%以下,常温储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北排水务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28599.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