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拉伸低损耗复合型数据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3647.0 | 申请日: | 2013-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6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惠兵;吕秀云;金春敏;孙国跃;吴士杰;刘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4 | 分类号: | H01B11/04;H01B11/06;H01B1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234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拉伸低损耗复合型数据电缆,包括:钢导体、同轴导体、八根铜导线和外护套体;八根铜导线两两绞合形成四对作为信息通信的绞线对;外护套体包括第一子护套、第二子护套和第三子护套,此第一子护套、第二子护套和第三子护套中心处具有一“人”字型连接部,第一子护套包覆于所述钢导体外表面,第二子护套包覆于所述第一内护套层外表面,第三子护套包覆于所述第二内护套层外表面;若干根金属导线相间排列,金属导线一端缠绕于所述钢导体表面,金属导线另一端电连接到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本发明避免了信号相互干扰而影响使用性能的能力,保证通信电缆产品传输特性的同时,大大增加了电缆因信号干扰、拉伸而影响使用性能的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拉伸 损耗 复合型 数据 电缆 | ||
【主权项】:
一种抗拉伸低损耗复合型数据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导体(1)、同轴导体(2)、八根包覆有聚乙烯层(31)的铜导线(3)和外护套体(4);所述同轴导体(2)外表面包覆有塑料绝缘层(5),此塑料绝缘层(5)外表面包覆有第一金属编织层(6),第一内护套层(7)包覆于所述第一金属编织层(6)外表面;所述八根铜导线(3)两两绞合形成四对作为信息通信的绞线对,所述四对绞线对中第一绞线对(81)、第二绞线对(82)、第三绞线对(83)和第四绞线对(84)逆时针依次排列并绞合形成导电缆芯(8),第一绞线对(81)和第三绞线对(83)与第二绞线对(82)和第四绞线对(84)相间排列,所述四对绞线对各自外表面均包覆有铝箔屏蔽层(9),一聚酯带(10)绕包于所述铝箔屏蔽层(9)外表面,第二内护套层(11)包覆于所述聚酯带(10)外表面;所述外护套体(4)包括第一子护套(41)、第二子护套(42)和第三子护套(43),此第一子护套(41)、第二子护套(42)和第三子护套(43)中心处具有一“人”字型连接部(12),此“人”字型连接部(12)的第一连筋部(121)、第二连筋部(122)和第三连筋部(123)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子护套(41)、第二子护套(42)和第三子护套(43),第一子护套(41)包覆于所述钢导体(1)外表面,第二子护套(42)包覆于所述第一内护套层(7)外表面,第三子护套(43)包覆于所述第二内护套层(11)外表面;若干根金属导线(13)相间排列,此金属导线(13)一端缠绕于所述钢导体(1)表面,金属导线(13)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子护套(41)、第一连筋部(121)、第三连筋部(123)和第三子护套(43)并电连接到所述铜丝编织屏蔽层(14);所述第一绞线对(81)的节距为15~15.5mm,所述第二绞线对(82)的节距为13.5~13.9mm,所述第三绞线对(83)的节距为14.2~14.6mm,所述第四绞线对(84)的节距为12.7~13.1mm;相邻节距设计公式为: 0.002 < | 1 h 1 - 1 h 2 | ≤ 0.013 , 相隔节距设计公式为: 0.001 < | 1 h 1 - 1 h 3 | ≤ 0.011 ; h1为第一绞线对(81)的节距,h2为第二绞线对(82)或者第四绞线对(84)的节距,h3为第三绞线对(83)的节距。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113647.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带
- 下一篇:氧化石墨烯改性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