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8011-O电缆带生产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014073.1 | 申请日: | 2013-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0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乐;张智;刘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C22F1/04;H01B13/22;H01B1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3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涉及电缆带领域的8011-O电缆带生产工艺,所述的工艺在铸造时采用了两条钢带辅助降温,同时还取消了中间退火的工序,而只采用成品一次性退火,即所述的工艺不但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8011 电缆 生产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8011-O电缆带生产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工艺步骤如下:A、熔炼:将8011牌号的铝合金材料加入导炉进行熔化,导炉温度为750±5℃,氢含量在0.15ml/100g·Al以下,并进行在线除气,经三级过滤后搅拌充分均匀,使铝液完全除气、除渣;B、铸造:通过由耐高温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加工成型的铸嘴将熔炼后的铝液等量、匀速的注入两根相向旋转的钢带内,这两根钢带的带身置于一注满循环冷却水的容器内,铝液通过钢带后铸造成板坯;铸造时注入的温度为690±10℃,铸造速度为8~15m/min,铸造出的板坯温度为500~550℃,板坯厚度为19±1mm;C、三连轧:铸造成的板坯直接进入冷连轧轧制板带,轧制时采用乳液进行润滑和冷却,第一道次的轧制加工率为50~75%,轧制时入口温度为450~500℃,出口温度为360~400℃;第二道次的轧制加工率为30~50%,轧制时入口温度为340~380℃,出口温度为260~320℃;第三道次的轧制加工率为30~50%,轧制时入口温度为240~280℃,出口温度为160~200℃;三连轧后得到2.8 mm的连铸连轧卷;D、冷轧:将三连轧制成的连铸连轧卷直接上冷轧机组轧制铸轧坯卷,轧制时采用轧制油进行润滑和冷却,并要求导路中的每根导辊都干净整洁,每道次加工率为30~50%,轧制出的铸轧坯卷厚度为0.4~0.5mm;E、切边:对冷轧制成的铸轧坯卷进行纵剪切边,要求导路中的每根导辊都干净整洁,纵剪切边时确保铸轧坯卷的表面没有印痕、粘铝、擦伤或划伤,端面没有毛刺、塔形、荷叶边或边部小碎浪,中间切边错层必须小于2mm;F、箔轧:将经过纵剪切边的坯料直接轧制为0.1~0.3mm的成品铝箔卷,轧制时要求每根导辊都干净整洁,并必须在成品道次轧制时更换工作辊,而且若支撑棍的表面不干净也必须进行更换;轧制出的铝箔卷表面必须干净,不允许有残留油污,同时,铝箔卷表面不允许有任何能够影响其使用的表面缺陷;G、成品分切:分切时必须清擦导路中的每根导辊,分切的铝箔卷不允许直接落地,需要铺设垫层;分切时确保铝箔卷没有毛刺、塔形、荷叶边或边部小碎浪,分切错层必须小于0.5mm,且分切后的小卷端面必须干净整洁;分切好的卷子必须用高温胶带进行牢固封头以防止退火时松散,且其批号和规格都必须标注在铝箔卷的表面;H、成品退火:装炉前先检查来料状况,确认采用高温胶带对铝箔卷进行封头,然后检查炉子的循环风机罩上是否粘有铝箔,如有则必须清理干净方可进炉退火;退火时须先在200℃的退火温度下退火4~8h,再在400℃的退火温度下退火15~40h;I、检查包装:检查时要求铝箔的厚度、宽度不得超过公差范围,铝箔端面不得有毛刺、翻边或撞伤,错层不得超过0.5mm,抗拉强度为80~110Mpa,延伸率不低于25%,表面润滑性能达到B级,同时,铝箔的套筒规格及材质必须符合要求,套筒两边分别伸出铝箔相应端端面5mm,当上述要求均检查合格后按照电缆带的包装要求对铝箔卷进行包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未经洛阳龙鼎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31001407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