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游动物子代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738121.2 | 申请日: | 2012-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9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魏华;余言想;陶贤继;任周;郭晓蓉;俞佳峰;黎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01K67/033;B07B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105 | 代理人: | 瞿承达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浮游动物子代分离装置。它包括收集容器、分离容器、底座及上盖,特征是收集容器外表面上除底面中部处的透光区域外涂覆有遮光层,分离容器上端口处向外延伸有折弯形成的折边,分离容器的呈圆锥形状的下端部为让浮游动物子代通过的网筛,底座周壁一侧处设电源开关,底座内壁的上端端部处设台肩,底座内底面上设一其上设发光二极管及带电池的电池仓的电路板,带手柄的上盖的上端面上涂覆有遮光层,收集容器置在底座内壁上端端部的台肩处,分离容器设在收集容器内,且分离容器上端口处的折边与收集容器的上端口处配合联接,上盖置在分离容器上端口处的折边上并配合联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浮游动物子代分离装置适宜于实验室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游动物 子代 分离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浮游动物子代分离装置,它包括收集容器(1)、分离容器(2)、底座(3)及上盖(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容器(1)呈筒体形状,所述的呈筒体形状的收集容器(1)为透明体,所述的收集容器(1)外表面上除底面中部处的透光区域(11)外涂覆有一遮光层(12),所述的分离容器(2)的上端部呈空心圆柱形状,下端部呈圆锥形状,所述的分离容器(2)的呈空心圆柱形状的上端部的上端口处向外延伸有一折弯形成的折边(21),所述的分离容器(2)的呈圆锥形状的下端部为让浮游动物子代通过的网筛(22),所述的分离容器(2)的呈空心圆柱形状的上端部的上端口处向外所延伸的折弯形成的折边(21)的外径大于所述的呈筒体形状的收集容器(1)上端口的内径,所述的底座(3)为上端开口且呈圆柱形状的底座,所述的底座(3)周壁的一侧处设有一电源开关(31),所述的底座(3)内壁的上端端部处设有一台肩(32),所述的底座(3)内底面上设有一其上安设有发光二极管(33)及带电池的电池仓(34)的电路板(35),所述的发光二极管(33)的正极引脚与所述的电池仓(34)的正电极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的电池仓(34)的负电极接线端与所述的电源开关(31)的一接线端电连接,所述的电源开关(31)的另一接线端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33)的负极引脚电连接,所述的上盖(4)的下底面呈球面形状,所述的上盖(4)的一侧延伸有一手柄(41),所述的上盖(4)的上端面上涂覆有一遮光层(42),所述的收集容器(1)安置在所述的底座(3)内壁的上端端部所设的台肩(32)处并形成配合联接,与此同时,所述的收集容器(1)底面中部处的透光区域(11)与所述的底座(3)内底面上所设电路板(35)上的发光二极管(32)相对,所述的分离容器(2)安设在所述的收集容器(1)内,且所述的分离容器(2)的呈空心圆柱形状的上端部的上端口处向外所延伸的折弯形成的折边(21)与所述的收集容器(1)的上端口处形成配合联接,所述的上盖(4)安置在所述的分离容器(2)的呈空心圆柱形状的上端部的上端口处向外所延伸的折弯形成的折边(21)上并形成配合联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2073812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海水养殖饲料供给装置
- 下一篇:多点同步间断环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