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截锥体织物的编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2506.7 | 申请日: | 2012-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16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勋;戴尚芹;张立泉;朱梦蝶;郭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5/00 | 分类号: | D03D25/00;D03D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一种截锥体织物的编织方法。该织物包括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且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相互交织成层层角联锁结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初始排纱;2)开口运动;3)引入纬纱;4)加纱;5)二次开口运动;6)二次引入纬纱;7)重复步骤4)-6)。采用本发明编织的织物整体密度均匀性显著提高,经复合后性能测试加纱点处的性能完全满足设计指标要求,且有效解决了现有加纱工艺造成的加纱点处出现贯穿性孔洞的技术难题。通过编织验证整列加纱工艺结构完整、纤维连续且成型速度快,实现了2.5D编织结构中随着截锥体截面直径不断增大的编织工艺中两种加纱技术从无到有的突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锥体 织物 编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截锥体织物的编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锥体织物采用2.5D编织单元结构,包括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且经纱系统和纬纱系统相互交织成层层角联锁结构,在织造的过程中,随着锥体周长的增加进行加纱,其具体步骤如下:1)初始排纱:根据织物设计要求在织机的前后综框中的多眼综丝上排列M层N列经纱;前述M≥3,N=πDNJ,其中D为截锥体圆周直径,NJ为截锥体经密;2)开口运动:提综装置控制前后综框上下相对运动,带动经纱形成M+1层梭口;3)引入纬纱:在形成的M+1层梭口中,在层层经纱之间的经纱开口处引入纬纱;4)加纱:针对不同厚度的截锥体织物,加纱有以下两种具体形式:4.1对厚度<5mm的薄壁截锥体织物,采用移纱换位加纱,通过将部分初始经纱与新加入的经纱在不改变原有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移纱换位,即在已有的两对初始经纱之间加出一对经纱,根据截锥体圆周直径的增大,部分初始经纱与新加入的经纱要保证满足截锥体圆周方向经密的要求,先将已有的低或高列初始经纱最上或最下层经纱移至新加的相邻列经纱的平齐对应点,再依次隔层将该列初始经纱移至新加的相邻列经纱的平齐对应点,然后将已有的低或高列初始经纱最下或最上层经纱移至新加的两列经纱的平齐对应点,再将已有的低或高列初始经纱次下或次上层经纱移至该列经纱的最下或最上层,补齐空缺点经纱即为新加入的加纱点,完成移纱换位加纱。4.2对厚度≥5mm的截锥体织物,采用整列加纱,即将整列加纱分为两步完成,根据每两纬截锥体周长与经密计算的列数N的差值即为所需要的加纱列数;织物首先加入整列外部的2/3,编织一定高度即每隔一纬后,补齐整列内部的1/3,完成整列加纱;5)二次开口运动,提棕装置控制前后棕框上下相对运动,相邻经纱层相互交错,经纱弯曲并将平直的纬纱捆绑起来,形成新的M+1层梭口;6)二次引入纬纱,在新的M+1层梭口中,按步骤(3)的方式分别在每一 层梭口中二次引入纬纱,层层经纱之间引入,完成二次引纬操作。7)重复步骤4)‑6),即获得本发明所述的截锥体织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92506.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排气口的单晶炉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大加热面积的铟炉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