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体化室内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30867.9 | 申请日: | 2012-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2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G9/14;C02F3/32 |
代理公司: | 荆州市亚德专利事务所 42216 | 代理人: | 陈德斌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体化室内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属鱼类养殖水体生物净化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塑料大棚、沉淀池、沼气池、生物滤池A、生物滤池B、生物滤池C、蓄水池、养殖池A、养殖池B、养殖池C、养殖池D和养殖池E,沉淀池、各物滤池、蓄水池、各养殖池分别呈对称状在塑料大棚内一字排列。沉淀池、各物滤池、蓄水池、各养殖池的两侧依次设置有收水主管、回流管和曝气主管。该系统的养殖水通过自动收集、沉淀和水生植物及填充基质过滤吸收转化等多级处理后,进入蓄水池复氧、消毒、再通过潜水泵提升到各养殖池内进行循环利用,从而降低了室内工厂化养殖生产成本,在我国缺水地区开展高密度养殖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室内 生态 循环 养殖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一体化室内生态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塑料大棚(1)、沉淀池(2)、沼气池(3)、生物滤池A(4)、生物滤池B(5)、生物滤池C(6)、蓄水池(7)、养殖池A(8)、养殖池B(9)、养殖池C(10)、养殖池D(11)和养殖池E(12),其特征在于:沉淀池(2)、生物滤池A(4)、生物滤池B(5)、生物滤池C(6)、蓄水池(7)、养殖池A(8)、养殖池B(9)、养殖池C(10)、养殖池D(11)和养殖池E(12)分别呈对称状在塑料大棚(1)内一字排列,沉淀池(2)一侧设置有沼气池(3),沉淀池(2)内设置有过滤网(13),沉淀池(2)底部装有排污管(14),沼气池(3)通过排污管(14)与沉淀池(2)连通;过滤网(13)一端的沉淀池(2)池壁上设置有溢流孔(15),生物滤池A(4)通过溢流孔(15)与沉淀池(2)连通;生物滤池A(4)、生物滤池B(5)、生物滤池C(6)内分别设置有防渗层(16),防渗层(16)上通过填充基质(17)种植有耐水植物(18),生物滤池A(4)和生物滤池B(5)的底部分别铺设有收水管A(19)和收水管B(20),生物滤池A(4)和生物滤池B(5)通过收水管A(19)和收水管B(20)连通;生物滤池B(5)内的收水管B(20)上方设置有收水管C(21),生物滤池B(5)通过收水管C(21)与生物滤池C(6)连通;生物滤池C(6)底部设置有溢流管(22),生物滤池C(6)通过溢流管(22)与蓄水池(7)连通;蓄水池(7)底部设置有潜水泵(23),潜水泵(23)上设置有抽水管(24),抽水管(24)分别与养殖池A(8)、养殖池B(9)、养殖池C(10)、养殖池D(11)和养殖池E(12)连通;生物滤池A(4)、生物滤池B(5)、生物滤池C(6)、蓄水池(7)的底部分别纵向铺设有微孔曝气管(26);养殖池A(8)、养殖池B(9)、养殖池C(10)、养殖池D(11)和养殖池E(12)内分别设置有水位控制溢流管(25)和微孔曝气盘(27);养殖池A(8)、养殖池B(9)、养殖池C(10)、养殖池D(11)和养殖池E(1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排水管(28);生物滤池A(4)、生物滤池B(5)、生物滤池C(6)、蓄水池(7)、养殖池A(8)、养殖池B(9)、养殖池C(10)、养殖池D(11)和养殖池E(12)的两侧依次设置有收水主管(29)、回流管(30)和曝气主管(31);收水主管(29)和回流管(30)的一端与沉淀池(2)连通,收水主管(29)和回流管(30)的另一端分别与水位控制溢流管(25)和排水管(28)连通;曝气主管(31)的一端分别通过连通管(32)与微孔曝气管(26)和微孔曝气盘(27)连通,连通管(32)上设置有单向阀(33);曝气主管(31)的另一端端头设置有旋涡式风机(34);所述对称状设置的养殖池A(8)、养殖池B(9)、养殖池C(10)、养殖池D(11)和养殖池E(12)之间设置有补水管(35),补水管(35)一端分别与养殖池A(8)、养殖池B(9)、养殖池C(10)、养殖池D(11)和养殖池E(12)连通,补水管(35)另一端与补水源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53086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连杆挂钩结构抽油机
- 下一篇:雨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