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冷却旋转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210466467.6 | 申请日: | 2012-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7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刘钰;沈元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腾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087 | 分类号: | F16L27/087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高效冷却旋转接头,包括止转销、第一孔用挡圈、壳体、挡盖、外管、第二O型圈、过渡套、第四O型圈、小弹簧、静环座、圆柱销、精密封环和动密封环。本发明设计结构巧妙,取消了原堵在进液口的单弹簧,使冷却介质畅通无阻,从而使该类全埋没式的旋转接头再也没发生冷却介质阻堵泄漏故障,同口径接头冷却液流通量增加了1.5倍,冷却效果增加了75%以上,达到了高效节能效应。采用多弹簧和平衡型密封设计,使密封面受力均匀及自平衡,减少了故障率,延长了使用寿命。壳体细段上设有多个径向通孔,进液更加顺畅,杜绝了进液口被堵塞现象。外管悬臂梁受力部位设置成加粗的锥形结构,增大了外管强度,杜绝了外管疲劳断裂故障。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冷却 旋转 接头 | ||
【主权项】:
高效冷却旋转接头,包括止转销(1)、第一孔用挡圈(3)、壳体(4)、挡盖(7)、外管(8)、第二O型圈(10)、过渡套(11)、第四O型圈(13)、小弹簧(14)、静环座(15)、圆柱销(17)、精密封环(18)和动密封环(19);所述壳体(4)按外径尺寸不同分为壳体细段(4a)、壳体中段(4b)和壳体法兰段(4c),所述壳体细段(4a)的圆柱外表面上设有径向通孔,所述径向通孔与壳体(4)内孔相通;所述壳体细段(4a)和壳体中段(4b)用于装入用户供冷却介质的静止管道接口内;所述壳体(4)内孔按内径尺寸不同分为第一内孔(4d)、第二内孔(4f)和第三内孔(4h),第一内孔(4d)与第二内孔(4f)之间的过渡面为第一台阶面(4e),第二内孔(4f)与第三内孔(4h)之间的过渡面为第二台阶面(4g);所述第二台阶面(4g)上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止转销孔(4k)和若干个弹簧沉孔(4m),每个止转销孔(4k)内装有一个止转销(1),每个弹簧沉孔(4m)内装有一个小弹簧(14);所述静环座(15)安装在壳体(4)内孔中,静环座(15)按外径尺寸不同分为静环座密封段(15a)、静环座固定段(15b)和静环座配合段(15c),所述静环座密封段(15a)的圆柱外表面上设有密封环槽,该密封环槽内装有第四O型圈(13),所述静环座密封段(15a)装于壳体(4)的第三内孔(4h)内;所述静环座固定段(15b)上设有对称分布的止转U形口,所述止转U形口对应卡在止转销(1)上,所述静环座固定段(15b)的平面压住上述若干弹簧沉孔(4m)内的小弹簧(14),构成了轴向密封面补偿结构;所述壳体(4)第二内孔(4f)的内壁上设有沟槽,所述沟槽内装有第一孔用挡圈(3),所述第一孔用挡圈(3)用于防止小弹簧(14)将静环座(15)弹出;所述静环座配合段(15c)的端面嵌装有静密封环(18);所述外管(8)内设有直通孔,外管(8)第一端装入壳体(4)内孔中,外管(8)第一端的端面上嵌装有与静密封环(18)配合的动密封环(19),外管(8)第一端的圆柱外表面上设有限位板(8a),所述挡盖(7)固定安装在壳体法兰段(4c)的端面上,挡盖(7)卡住限位板(8a),使得外管(8)可以在壳体(4)内孔中转动但不能脱出;所述外管(8)第二端的圆柱外表面上设有密封环槽,该密封环槽内装有第二O型圈(10),所述过渡套(11)套在外管(8)第二端上,过渡套(11)用于与用户的转动轧辊接口配合;所述外管(8)第二端上设有U形槽,所述过渡套(11)周壁上设有径向销孔,所述圆柱销(17)从过渡套(11)上的径向销孔插入至外管(8)第二端上的U形槽内,圆柱销(17)一端紧固于径向销孔内,圆柱销(17)另一端卡入U形槽内,圆柱销(17)能带动外管(8)旋转并可在该U形槽内轴向移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腾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腾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466467.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