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O耐硫变换装置中变换炉内催化剂单独活化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94970.8 | 申请日: | 2012-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4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吴艳波;程雄志;余攀;汤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7/20 | 分类号: | B01J37/2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 |
地址: | 10072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CO耐硫变换装置中各变换炉内催化剂单独活化工艺,其通过将在每台变换炉进口都设置升温硫化线,每台变换炉出口都设置有放空线,使每台变换炉更换催化剂后,可以将该变换炉从系统中切出,单独对该变换炉进行升温硫化。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所提供的CO耐硫变换装置中各变换炉内催化剂单独活化工艺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催化剂活化的费用;并且将硫化剂的补入位置设置在加热器出口位置处,能够确保硫化剂充分气化,与氮气充分混合均匀,从而保证活化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co 变换 装置 催化剂 单独 活化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CO耐硫变换装置中变换炉内催化剂单独活化工艺,其特征在于该CO耐硫变换装置包括依次相串联的多个变换炉,其中位于上游的第一变换炉的入口连接硫化总管,位于下游的最后一个变换炉的出口连接返回总管;所述返回总管上设有气液分离系统,气液分离系统的下游设有三路并联的管线;其中一路连接下游装置,一路通过放空阀连通大气,一路通过循环线连接压缩机的入口;压缩机的出口连接加热器;加热器的出口位置与硫化剂管线并接后连接硫化总线;硫化剂管线上设有阀门和流量计;所述循环线上还并接有氢气管线和低压氮气管线;所述硫化总管上还设有与各所述变换炉的入口分别直接连通的入口支路;各所述变换炉的出口还分别连接各自对应的出口支路,各所述出口支路均连通返回总管;各所述入口支路和各所述出口支路上均设有控制阀;打开待活化催化剂的变换炉的入口支路上的控制阀和出口支路上的控制阀以及低压氮气管线上的控制阀,将进入循环线内的氮气经压缩机升压至0.6~1.0MPa后送去加热器换热至220~300℃,然后经入口支路进入待活化催化剂的变换炉内,对该变换炉内的催化剂床层进行升温;出该变换炉的氮气经对应出口支路进入循环管线,然后经气液分离系统分液后,返回所述的压缩机循环使用;经升压加热后的氮气继续循环直至该变换炉内催化剂床层温度达到200~220℃;打开氢气管线上的控制阀和硫化剂管线上的控制阀;向循环管线内补充氢气,经压缩机升压至0.6~1.0MPa后进入所述加热器加热至220~300℃出加热器,在加热器出口处向硫化总线内补加硫化剂;控制硫化总线内氢气的体积浓度为10%~20%,H2S的体积浓度为1500~3000ppm;混合了氮气、氢气和硫化剂的循环气进入待活化催化剂的变换炉内,对该变换炉内的催化剂进行活化,循环气从该变换炉的出口排出,经对应的出口支路进入返回总管,然后经过气液分离系统分液后进入循环管线,控制循环管线中CH4的体积含量为10%~15%;循环气再依次进入所述的压缩机进行升压和进入所述的加热器加热后循环使用,直至进入该变换炉内的循环气中H2S的浓度与出该变换气的循环气中H2S的浓度相当时,该变换炉内的催化剂活化完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294970.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智能步进电机驱动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社区安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