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pH仪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6576.4 | 申请日: | 201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6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军;金亮冰;李东升;沈小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416 | 分类号: | G01N27/416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pH仪。本发明包括分别是主机部分和探测部分;主机部分共分六个小模块,即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A/D转换模块、存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单片机处理模块;探测部分包括了2个传感器;2路传感器的信号输入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接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接单片机处理模块;信号由单片机处理后连接到液晶显示模块显示;存储模块、复位模块、通信模块都与单片机处理模块相连;所述的电源模块为主机部分供电。本发明实现了高稳定性、高精度、便携式、低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ph | ||
【主权项】:
便携式pH仪,包括分别是主机部分和探测部分;主机部分共分六个小模块,即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A/D转换模块、存储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单片机处理模块;探测部分包括了2个传感器;2路传感器的信号输入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接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接单片机处理模块;信号由单片机处理后连接到液晶显示模块显示;存储模块、复位模块、通信模块都与单片机处理模块相连;所述的电源模块为主机部分供电;所述的电源模块包括第一接插口P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电压转换芯片J1;电压转换芯片J1的1管脚接地;电压转换芯片J1的2管脚与第一电容C1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第一电容C1的负极接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电压转换芯片J1的3管脚与第一接插口P3的2脚、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一接插口P3的1脚接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其中,第一接插口P3的1脚接电池的负极,第一接插口P3的2脚接电池的正极,作为电源模块的输入;电压转换芯片J1的2脚作为电源模块的输出;所述的电压转换芯片J1的型号为LM1117‑3.3;所述的信号处理模块包括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第二接插口P1、第三接插口P2、第四电容C10、第一电阻R4;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1管脚与第四电容C10的一端、+3.3V电源相连,第四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2管脚与第一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3管脚与第二接插口P1的1脚相连,第二接插口P1的2脚接地;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5管脚与第三接插口P2的2脚相连;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8管脚与第三接插口P2的1脚相连;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9、10管脚接地;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11、13、14、15、16分别与单片机处理模块中单片机芯片J3的16、15、14、13、12管脚相连;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12管脚与A/D转换模块中A/D转换芯片J4的1管脚相连;所述的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型号为LMP91200;所述的A/D转换模块包括第五电容C8、第六电容C9、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A/D转换芯片J4;A/D转换芯片J4的1管脚与信号处理模块中的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12管脚、第六电容C9的一端相连,第六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A/D转换芯片J4的2管脚接地;A/D转换芯片J4的3管脚与单片机处理模块中单片机芯片J3的4管脚、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3.3V电源;A/D转换芯片J4的4管脚与单片机处理模块中单片机芯片J3的3管脚、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3.3V电源;A/D转换芯片J4的5管脚与+3.3V电源、第五电容C8的一端相连,第五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A/D转换芯片J4的6管脚接地;所述的A/D转换芯片J4的型号为ADS1100;所述的存储模块包括第七电容C11、存储芯片J6;存储芯片J6的1、2、3管脚分别与单片机处理模块中单片机芯片J3的17、18、19管脚相连;存储芯片J6的4管脚接地;存储芯片J6的5、6、7管脚分别与单片机处理模块中单片机芯片J3的3、4、20管脚相连;存储芯片J6的8管脚与+3.3V电源、第七电容C11的一端相连,第七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存储芯片J6的型号为AT24C16;所述的液晶显示模块包括可变电阻R1、液晶J2;液晶J2的1管脚接地;液晶J2的2管脚接+3.3V电源;液晶J2的3管脚接可变电阻R1的可变电阻端,可变电阻R1的另外两端分别接+3.3V电源和地;液晶J2的4、5、6管脚依次与单片机处理模块中单片机芯片J3的51、50、49管脚相连;液晶J2的7、8、9、10、11、12、13、14管脚依次与单片机处理模块中单片机芯片J1的36、37、38、39、40、41、42、43管脚相连;液晶J2的15管脚与单片机处理模块中单片机芯片J3的46管脚相连;液晶J2的17管脚与单片机处理模块中单片机芯片J3的45管脚相连;液晶J2的19管脚接+3.3V电源;液晶J2的20管脚接地;所述液晶J2的型号为LCM128645ZK;所述的单片机处理模块包括第八电容C4、第九电容C5、第十电容C6、第十一电容C7、第一晶振Y1、第二晶振Y2、单片机芯片J3;单片机芯片J3的1管脚引出两个分支,一支接+3.3V电源,另一支与第十一电容C7的一端相连,第十一电容C7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芯片J3的3、4管脚依次与A/D转换模块中A/D转换芯片J4的4、3管脚相连;单片机芯片J3的8管脚与第二晶振Y2的一端相连,第二晶振Y2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芯片J3的9管脚相连;单片机芯片J3的12、13、14、15、16管脚依次与信号处理模块中的可编程模拟前端芯片J5的16、15、14、13、11管脚相连;单片机芯片J3的17、18、19、20管脚依次与存储模块中的存储芯片J6的1、2、3、7管脚相连;单片机芯片J3的36、37、38、39、40、41、42、43、46、47、49、50、51管脚依次与液晶显示模块中液晶J2的7、8、9、10、11、12、13、14、17、15、6、5、4管脚相连;单片机芯片J3的52管脚与第一晶振Y1的一端相连,第一晶振Y1的另一端与单片机芯片J3的53管脚相连;第一晶振Y1的两端再分别接第八电容C4、第九电容C5的一端,第八电容C4、第九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单片机芯片J3的62、63管脚接地;单片机芯片J3的64管脚引出两个分支,一支接+3.3V电源,另一支与第十电容C6的一端相连,第十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的单片机芯片J3的型号为MSP430F149;探测部分包括pH电极、Pt100铂电阻,pH电极输出与信号处理模块中第三接插口P2相连;Pt100铂电阻的输出与信号处理模块中第二接插口P1相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21020657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